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從看圖說故事學理性思辨!經濟系在供需之間尋求最適解答

【遠見 × UrSchool︱學習經驗談】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2015-09-25

瀏覽數 18,300+

從看圖說故事學理性思辨!經濟系在供需之間尋求最適解答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分享人:國立台北大學經濟學系四年級/王宇君

圖片提供:王宇君

邀稿與整理: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社會暨社會工作學系/吳弈臻

關於我

我是王宇君,2012年畢業於台北市立大直高級中學。高中就讀第一類組,以指考分發進入目前所就讀的國立臺北大學(前中興法商)經濟學系四年級。

入學經驗

國中的時候,從商之路即浮現於自己的腦海。由於家人大部分都從事與「商」相關的工作,再加上自己對物理化學實在沒有興趣,當時就知道自己未來會選擇一類組的路線,高中也不假思索選擇一類組。但到真正確定自己愛上經濟系,反而是在大二那年接觸了「總體經濟學」才體悟到。

「幸運」,是我對自己求學生涯的註解

由於國中時我唸的是台北小有名氣的社區國中,儘管當時頗用心於課業,但成績依然沒有太大的起色。努力後所經歷的挫敗,恰逢父母處於工作忙錄階段,未有餘力管束我,讓我在電玩中迷失了自己。直到國三,開始與好友們一起讀書,憑著不服輸的念頭,我的成績不斷進步,更在第二次基測達到最高峰,以跌破眾人眼鏡之姿進入大直高中。

想當然爾,臨陣磨槍的實力加上運氣,自然是無法與穩紮穩打的同學們匹敵。多采多姿的社團生活以及成績上的差距,讓我再度陷入墮落的泥淖裡,導致花在讀書上的時間越來越少,彈吉他、打籃球的時間越來越多。然而,升高三的那年暑假,受到同為吉他社的同班同學鼓勵,開始重拾書本。自知程度不如人的我,在不斷努力下,也在模擬考中獲得不錯的成績,但在學測後,成績單殘酷地告訴我幾乎沒有學校可唸。然而,失敗並沒有打倒我,反而讓全心準備指考。每天唸書的日子儘管辛苦,但我仍享受進步的喜悅,也讓我重演國三時逆轉勝出的喜劇。

當時,落點分析顯示「我相當有可能進入政大日文學系」,也因此在選填志願的期間,我在政大日文系以及北大經濟考量許久。一方面是對於日本與漫畫文化相當憧憬,再加上仰慕政大商學院的名氣,讓我反覆思索依然得不出最適解。

「若轉系不成功,這個科系你能讀四年嗎?」父親的一句話,打醒了我的春秋大夢。經過縝密的思考後,我將政大日文的順位填至北大經濟的後面。

基本上,經濟系和我在當初升學博覽會所了解的大同小異,但若有台時光機在我眼前讓我回到選擇的當下,北大經濟依然會是我的首選。

學校介紹

座落於新北市三峽區的臺北大學,通車到新北市與台北市都需要約莫一小時左右或更多的時間,時間雖長,但有不少大眾運輸可抵達,不致需要跋山涉水;清幽的環境,讓學生們能遠離都市的塵囂,致力於學業上,不少北大的學長姐也經常在國考金榜題名,也讓北大素有公務員搖籃的別稱。

然而,缺乏對學校的認同感的問題卻一直困擾著北大。除了校內硬體資源較落後於其他大學外,學生對學校的信心普遍不足也是其中一項因素。校內不乏些具有考上台政實力,卻因為種種原因而考至北大的同學,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反差,可能讓這些同學對自己的實力感到質疑,進而失去對自己的信心。

但我認為,不論是因種種因素未能如願以償才進入北大,亦或是像我一樣幸運考上的同學,我們都可以試著學習用不同的角度詮釋「考上北大」這件事情。

成事在人,學校環境固然是影響的因素之一,但只要不忘懷抱著理想不斷前進著,依然能走出自己的一片天。

由於是新校區,北大的硬體資源和其他國立大學比仍有些許的落差,但該有的資源,如:獎學金、交換學生,或是校友企業實習等應有盡有。除此之外,我認為用心的教授們是北大最豐厚的資產。以經濟系為例,絕大部分的教授都擁有高度的教學熱枕,不僅在教學上盡心盡力,課餘也相當關心學生;即便研究或是私事十分忙碌,仍願意撥空和學生聊天,協助學生進行職涯規劃;過去,我曾修習過外系課程的教授們,也有不少都具此特質。教授們的用心,學生都有所感受,即便有些課程並不輕鬆,每年的選課人數依然人滿為患。

科系介紹

站在商學院的立場,「只重理論,不重實務」是外界對經濟系的印象。然而,有別於大家所認定的「商學」,經濟學其實是隸屬於社會科學。且當你越學越深,開始能學以致用時,就會發現經濟學並非只是死知識。

經濟系的必修與商學院必修相當相似,如:會計學、統計學、微積分等課程,亦有專屬經濟系的總體經濟學、個體經濟學等。儘管其他系所也會有相同的課程,但經濟系所開設的,不僅時間更長,課程也較為深入。最為重要的除了大一的經濟學原理外,就是大二的總體經濟學、個體經濟學、統計學這三大必修了。這三門課程是真正入門經濟學的一切基礎,也是經濟系和他系的重要分水嶺。

由於經濟系能跨足的領域相當多,立志考研究所、直接就業、參與國家考試等都是大家選擇的方向;普遍在大三會有明顯的區別,而這份區別也會反映在大家怎麼調配選課上。

近期系學會逐漸蓬勃發展,也讓原本數量就不少的系上活動更精彩。娛樂性方面有啦啦隊、歲末聯歡、經濟週、之夜等;學術性方面也會定期舉辦企業參訪、職涯講座;運動方面也有各式系隊如:系籃、系排、系壘、系桌、系羽。而系友會也相當支持系上活動,也提供企業參訪或是各式硬體資源供系上同學使用。

「看圖說故事」是我在經濟系最大的收穫。自大一入學起,不論是報告或是各個考試,我們就開始面對為數眾多的圖型與數據,並學習解釋其背後所象徵的意義。同樣的理論,每個人會有不一樣的理解;同樣的圖型,每個人會有不一樣的分析,時常遇到大家為了解釋一個圖型或是理論,討論二至三小時以上的時間。每次的報告或是討論,都在激盪彼此的想法;反覆討論的過程中,也不斷訓練著思辨與邏輯思考能力。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如果你/妳致力於經濟事件的分析,或是對探討國際、國內的市場變化有興趣,我會極度推薦你選擇經濟系。而經濟學也是商學的基礎,若是學弟妹想朝商學院,但卻尚未確定自己想朝哪個方向發展,經濟系也是個進可攻,退可守的選擇;實際接觸相關知識絕對能夠幫助你/妳釐清自己的興趣與方向。但如果你/妳看到數字就頭大、排斥計算,或是對經濟事件毫無興趣,那我會建議你要仔細考慮這個

求學經驗分享

印象最深的課程是本系老師—官德星教授的「經濟成長」。有別於其他課程緊繃的氛圍,老師的上課氣氛相當輕鬆。課程中除了講解理論外,老師也會用理論解釋近期發生的經濟事件,並分享自己的看法與評論;更會詢問大家對於事件的看法,鼓勵同學發言。除了經濟事件外,生活上的議題也在我們的討論之中,從便利商店的營利策略到網路書店的訂價都是我們討論的議題。不受限於書中的死知識,也啟發我開始將經濟學活用至生活上。

簡明哲教授的「貨幣銀行學」也是影響我深遠的一門課。老師的教學方式是報告與理論並重,透過報告讓我們應用課堂所學之理論,分析台灣某金融機構以及台灣總體經濟發展趨勢,期末更會舉行盛大的發表會,所有學生須著正裝並上台講解自己組別的研究成果;除了教授外,教授更邀請在業界工作的學長姐返校擔任評審,指導我們這群學弟妹。儘管這門課的壓力相當大,但在每週的訓練中,不僅讓我對經濟議題與事件有更深入的理解,也開始能對這些議題發表些自己的想法;製作報告的過程,也強化了我的團隊合作及搜尋資料的能力。

在成為大學新鮮人的暑假,我成為85度C的工讀生,工作將近兩年的時間。在親身工作後,我更能同時以員工及旁觀者的角度,深入的了解一間連鎖企業的運作模式以及其成功之道。和上司與同事的相處以及服務客人的過程,不僅讓我在應對進退上更成熟,也對社會的殘酷與現實有更深一層的認識,讓我更有耐心,並以較為平等的態度面對人事物。

由於各社團都與球隊練球的時間衝突,我便加入了系學會。這是一向怕麻煩的我從沒想過,卻影響我深遠的團體。這兩年走來並非一路順遂,用跌跌撞撞形容反而更為貼切,更因為這些碰撞,淬鍊出今天的我。

大二擔任會員時,我發現活動中的每件瑣事,都讓我深刻體會「魔鬼藏在細節裡」。任何小細節沒做好,不僅活動表現不如預期,更會拖累一起努力的夥伴。最深刻的一次經驗便是大二學期末的經濟週,因為自己沒有和表演者做好溝通,導至驗收效果大打折扣,也讓夥伴對表演完整度相當憂心。大三擔任副會長後,我不再只要執行任務就好,更要思考學會的發展方向以及如何整合全學會的力量向目標前進。

這一年走來跌跌撞撞,初期經歷不少爭執、分歧、誤會,不少次的挫敗都讓我感到沮喪與失望,但這些挫折卻磨練了我的溝通與統整能力,讓我在與夥伴間的溝通中日趨順利,也在與夥伴的努力下,逐漸扭轉系上同學對於系學會過去的刻板印象。

加入系男籃,則是為了完成了從小的夢想

自小對籃球情有獨鍾,也在求學的過程中不斷嘗試加入校隊,但由於能力不足,無法兼顧學業及球技而持續遭家人反對,直到大學才加入系隊,一圓我的籃球夢;受到《灌籃高手》的影響,總認為隊友們都會為球隊一起努力,但進入球隊後,發現現實與理想有著相當的差距。同屆彼此間的不熟悉、自己的實力與學長們有一段差距,再加上其他朋友都在系排的影響下,退出球隊的想法自心裡萌生,但在隊友的勸說與自己對籃球的熱愛,我選擇了留下。在一次目睹隊長的自主訓練,更深刻了解「表現的份量,是汗水的重量所堆砌出來的。」於是自己也開始自主訓練。實力的增加,也讓我逐漸有了表現的舞台,自己更在一次全國性的賽事中有著爆發性的演出,協助球隊逆轉勝,隊友興奮的表情,至今仍歷歷在目。

接任隊長後,多的不僅是榮譽感,也是一份重責;不僅要規劃、監督球隊訓練,更要身兼教練,分配及調度球員的上場時間。然而,誰希望自己的上場時間被規範呢?隊員間的心理不平衡,相互的不理解,在球隊一次的連敗壓力下爆發,這對渴望和大家保持友好關係的我,是個極大的考驗與折磨。但也因為教練與隊長這兩個彼此衝突的角色,我比任何隊員都了解「團隊至上」,總有些時刻,我們必須為團隊而犧牲,就連我也不例外。所幸隊員們在紛爭後,仍能達成共識,攜手為球隊努力。在球隊全員的努力下,我們也在校內聯盟闖進了睽違兩年的季後賽,讓經濟系重返強權之列。

在擔任副會長與隊長的同時,已計畫畢業直接就業的我,深知實習是我的必經之路。在一次上網時,發現了為期半年筆記網路的實習計畫,儘管時間與副會長及隊長的任期有所衝突,但由於對公司旗下的籃球筆記有著相當大的嚮往,我便毅然決然的報名實習,也很幸運的在面試後獲得實習機會。

「學生與企業標準的差距」是在實習過程中最大的體悟

在學生活動中,將活動做完整或許就足以讓人稱讚;但對企業來說,將活動完美執行卻是基本中的基本。這道理相信大家都略有耳聞,但親身體驗後,才知道這差距到底有多遠。在學校所學習的本領,在實習的期間一一的被用企業的標準檢視,也讓我驚覺,或許自己現在的本領,並不足以讓我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上生存。

「效率及速度」也是讓我大開眼界的地方。筆記網路是間新創媒體,公司內的正職員工年紀都與我相近,但工作效率卻有著極大的落差,每位的效率都令我感到驚訝。而身處媒體業,更能深刻體會速度的重要性;在這資訊爆炸的時代,第一手的報導往往能夠影響閱聽人對事件的看法,也才能抓住讀者的目光,進而引起共鳴。

實習的過程中,除了辦活動外,不論是訪談、現場紀錄、廣告排程…等對我來說都是全新的體驗。實習的夥伴們都是來自各方的好手,與夥伴們的交流,讓安逸的我更了解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與督導們的交流,讓我體會自己和職場的差距,更打從心底佩服督導們對於工作與夢想的堅持與毅力。

大學是我們急速成長的時期。在解除未成年的枷鎖後,我們將面臨的是更貼近現實的生活圈,也代表著我們即將脫離學校、長輩的庇蔭,開始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更彈性的時間;更多的自由;更深入、更專業的學術知識;更複雜、更難以處理的問題都是我們能在大學期間獲得、面對的事物。若能在這期間不斷充實自己,相信四年後,自身的蛻變會讓你感到訝異不已。

回首自己看似精彩的大學生活,只能說光鮮亮麗的背後有著不為人知的代價。極度晚睡的生理時鐘,不僅讓自己白天工作效率低落,也讓自己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繁忙的生活與工作,也犧牲了自己和家人與老朋友的相處時間。但也因為這些過程,讓曾經那位讓家人擔心、相當調皮的小男孩,成長為如今有一定責任感、懂得思考未來的大男孩。

我們時常為了符合社會期待,為了符合家人期待的選擇,而在追求「擇己所愛」的過程中一波三折。但是,也只有你可以對你自己的選擇負責。

因此,若學弟妹經過評估後,依然篤定對經濟系的選擇,那就勇往直前吧!

專欄簡介:

UrSchool是一群由熱血大學生組成的義工組織,我們希望能搭起高中生與大學生們的橋梁,讓高中生真正了解各學系、領域的特色、發展與出路,以及適合何種特質能力的人,以免只憑字面上的解讀與憑空想像,甚至僅按照分數選填,而進入與自己志趣、能力不符的學系適才適所必能有為,讓我們一起串接不同領域的人才吧!

從看圖說故事學理性思辨!經濟系在供需之間尋求最適解答_img_1

>>更多教育分享資訊可至UrSchool網站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