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術後可以不用化療?
隨著分子生物學的進步,癌症治療也走向個人化趨勢,乳癌輔助治療的抗荷爾蒙藥物治療,在醫界愈來愈受重視。
63歲的吳女士,3年前因右側乳頭異常出血,確診竟是乳癌第四期,也移轉至骨頭及淋巴。吳女士原本覺得「此生無憾」無意繼續接受治療,尤其化療副作用大,又得常跑醫院,只想和家人好好度過最後時光。
但醫生一句話,「你要為活著的人著想」,激起了她的求生鬥志。她接受醫師意見,改以抗荷爾蒙藥物療法合併口服標靶mTOR藥物,目前已服用17個月,病情也控制住。
健保自9月1日起,正式給付口服標靶mTOR抑制劑(健保未給付前,一個月自費藥價需十多萬元),估計每年平均會有500人受惠。
台灣乳房醫學會秘書長、台北榮總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曾令民表示,乳癌發生率逐年提升,每年新增一萬名患者,乳癌也是女性第四大癌症死因。乳癌患者中,約有60~70%屬於荷爾蒙受體陽性(指患者的腫瘤會被自己體內的女性荷爾蒙刺激成長,因此阻斷女性荷爾蒙的刺激就能抑制腫瘤生長),占晚期患者人數約2成。
乳癌和女性荷爾蒙有密切關係,荷爾蒙受體為陽性者,約有50~60%的病人對抗荷爾蒙藥物的治療有效;陰性者,只有5~10%病人有效。
曾令民表示,美國癌症治療指引建議,晚期乳癌患者的治療策略,應以毒性較小的治療方式為優先考慮。荷爾蒙受體陽性的轉移性患者,可先使用抗荷爾蒙藥物治療至第三線(意指至少要試過三種抗荷爾蒙藥物)無效後,才進行化學治療;並不是所有病患都需要立即開始進行化療,提早面臨掉髮、血球降低、疲倦、腹瀉、噁心等副作用,但國內目前這類患者平均只接受了1.36線的抗荷爾蒙藥物治療。
高雄小港醫院院長侯明鋒指出,根據統計,2至4期乳癌病患,5年存活率約在三成以上,晚期乳癌患者的抗荷爾蒙藥物很多,若再合併標靶藥物,約可延長7個月至兩年壽命,患者等於多了一次治療機會。
侯明鋒醫師補充說,臨床上雖然化學治療可以有效達到抑制腫瘤變大的目標,但對腫瘤已移轉的病人來說,延長疾病無惡化存活期與提升生活品質,也很重要。
對於晚期癌症患者,如何以精準的醫療策略,在療效之外兼顧病人生活品質,是目前個人化治療的趨勢。乳癌抗荷爾蒙藥物治療將持續成為重要的研究課題。正如吳女士所說,有生活的品質,才能讓生命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