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金鐘入圍名單從缺!台灣綜藝怎麼了?

大咖不上節目、通告小咖太多、題材老套無聊、小成本虛應故事

魯皓平
user

魯皓平

2015-08-27

瀏覽數 94,700+

金鐘入圍名單從缺!台灣綜藝怎麼了?
 

圖說:《Running Man》是許多綜藝節目列為榜樣的成功範本

金鐘獎入圍名單日前出爐,綜藝節目獎入圍名單僅有三項,從缺兩項。評審認為,報名的綜藝節目普遍「品質低落、創意不足、娛樂不夠、知識沒有,唯一進步的是科技」,讓許多認真作節目的製作人、主持人不滿,認為評審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學者」、不懂綜藝節目的門外漢,但也著實揭露了台灣近幾年綜藝節目的疲態。

我們不能否認,台灣還有是非常多認真製作綜藝節目的製作群,今年相比往年也有更大的突破和進展,但禁錮在舊有框架、不願意投資重本、節目型態一成不變的狀況下,台灣觀眾對台灣綜藝愈來愈不埋單,為原本應該盛大、隆重的「金鐘50」蒙上一層陰影。

金鐘入圍名單從缺!台灣綜藝怎麼了?_img_1

尤其是叫好叫座的《綜藝玩很大》,製作單位上山下海,遠赴各國取景,除了介紹當地的觀光特色外,也設計各種不同的遊戲關卡,帶來互動、歡樂、親切感。主持人吳宗憲的幽默風趣與機靈的搞笑功力,不曉得逗過多少觀眾笑到飆淚。此次卻連一個獎項都沒有入圍,更讓不少支持者質疑評審的專業程度。

不過,隨著韓流興起、大陸綜藝節目急起直追,早已吸走了大部分的台灣觀眾,多數人寧願守在電腦前等著網站隨時更新韓國綜藝、大陸綜藝節目,也不願打開電視看台灣節目,因為對觀眾來說,天王天后不上綜藝節目、通告小咖太多、題材老套無聊、小成本虛應故事,已成了普遍的通病。

綜藝節目的成功與否,往往是大環境使然,我們現在幾乎已經看不到《百戰百勝》或《黃金傳奇》那種全家大小一起守在電視機前的盛況。

當綜藝節目沒人看,廠商就不願意在該時段投入廣告,而電視台沒了節目製作資金,就算有再好的構思也只是枉然。因為根本沒有錢出外景時,更遑論把全製作組拉到棚外、請到大牌明星藝人、甚至花更高的預算在設計節目的題材。

金鐘入圍名單從缺!台灣綜藝怎麼了?_img_2

在台灣的綜藝節目上,我們幾乎看不到周杰倫、張惠妹這樣的超紅明星,但鏡頭一轉到韓綜或陸綜,你可以看到GD為了節目效果抹的滿臉泥巴、Angelababy與王寶強在烈日下東奔西跑,但台灣都只有滿滿的通告藝人。

在台灣,很多藝人都只有剛出道時會上綜藝節目,等到逐漸飛黃騰達,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刻,就因為「太忙」等因素成了綜藝絕緣體,更不可能跟著主持人上山下海、揮汗淋漓。

金鐘入圍名單從缺!台灣綜藝怎麼了?_img_3

但這現象在韓國、日本完全相反,大明星們會非常歡迎綜藝邀約,並且盡可能的排除萬難參加。

台灣還沒有一個綜藝節目,能做到風靡全亞洲的程度。《Running Man》成員去年八月首次來台時,吸引超過3000名粉絲到場接機守候,打破各大偶像來台的接機紀錄。節目播出5年,每集平均收視率都在10以上,最好時曾有27的超高收視率,這絕對是台灣所有節目難以望其項背的。

《Running Man》的每集製作預算高達300萬台幣,海外特輯更超過1000萬台幣,願意砸重金的結果,節目常能請到「劉德華」、「金城武」等級的藝人,常看節目的觀眾不難發現,他們經常包下整間百貨公司、遊樂園,甚至請到上千位臨演擔任節目的元素,只為了完美呈現節目內容。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無限挑戰》更是一絕,製作單位分為好幾組,分別企劃、安排不同的節目內容,包含由主持人假扮計程車司機,了解民生疾苦並完成任務;親自當快遞員,將父母預贈送的心意小禮送到在國外的孩子手上等。並以不同的方式捐出公益獎金,為社會作出貢獻。

金鐘入圍名單從缺!台灣綜藝怎麼了?_img_4

其中一個節目主軸「歌謠祭」,系指製作單位重金邀請目前當紅的偶像歌手、製作人,或有實力卻還沒有知名度的音樂人,為主持群量身打造一首屬於他們自己的主題曲,音樂全部是重新編曲、填詞、排舞,並且重金打造演唱會舞台,以演唱會形式公開演出這些歌曲,並製作成合輯,專輯所得會全數捐作公益。

全新的創舉讓歌謠祭系列非常受歡迎,觀眾就像是從頭到尾看著明星們成長,那種參與感是綜藝節目前所未有的感受。

此外,日本的《全員逃走中》《黃金傳說》《電視冠軍》等都是值得學習的對象。

反觀台灣的綜藝節目,素顏、卸妝、看包包,似乎已成了常態,不然就是找明星的老婆來聊聊家務事、婆媳問題,或是找一些根本稱不上演藝人員的小模當來賓。

金鐘入圍名單從缺!台灣綜藝怎麼了?_img_5

台灣綜藝為什麼這麼難看?

首先,有線電視的費用基本上都被系統商給收取、買斷了,只有剩下一小部分的紅利會平均分給所有的電視台業者,業者在最基本的管道上賺不到錢,自然沒有預算去製作好節目。

其次,網路興起,用電腦就可以看所有的節目,電視觀眾少了,廣告商自然就分散了投注於電視節目的廣告預算,電視台能賺的就更少。

結果就是,沒有錢能做節目,電視台只好計劃一個又一個的談話性節目,因為這類型的節目製作費最便宜,只要每天換個不同的主題、找不同的來賓聊天就好。

眼尖的觀眾自然就關掉電視了。

台灣的綜藝該怎麼救呢?除了NCC必須從政策面著手,將有線電視的購買方式做出分級,如此觀眾可以選擇購買想要看的頻道,而不是一買就所有頻道都買下,這自然能讓好的電視台獲利變高、淘汰不好的節目。

如果是好的節目,政府也可以在經費上多加支持,並且限定外來節目的播出比例。

此外,回歸根本,節目製作單位也要在製作節目上多花點心力,不該讓這惡性循環一環扣著一環,否則只會陷入更深的困境。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