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歐陽辰柔;via/FreeBird、以莉‧高露、相知音樂、音樂蜂
太陽花學運、割闌尾計畫再再展現台灣驚人的群募潛力,如今這股熱潮與音樂接軌,成為創作者開源的新興管道。台港音樂募資正當紅,且看它如何崛起,未來又將面臨何種挑戰。
如今人人都習慣聆聽免費音樂。網路發達的年代,只要上YouTube就能欣賞歌手最新MV,手機也成為即時播放器。千禧年以降唱片業節節敗退,先是iTunes橫霸一時,2008年後以Spotify為首帶動的串流服務再次改寫全球數位音樂版圖,逼迫蘋果於今年6月宣布推出Apple Music,其他如即時通訊軟體LINE亦祭出LINE Music,意欲瓜分串流音樂的市場大餅。
消費方式的迅速改變,連帶影響產業源頭的創作者。音樂人由串流平台所得的利潤稀薄,不足以填補CD滯銷的缺口。單純販售歌曲已無法支撐整體產業,大型唱片公司改透過偶像歌手的魅力號召,藉舉辦演唱會及販賣周邊商品等方法增益收入,而向來資金與人力皆單薄的獨立音樂工作者,處境則更為艱難。
回應產業面臨的困境,從台灣到香港,今年接連出現專屬音樂的募資平台,企圖替音樂工作者謀求一條新的籌款途徑。閃靈樂團主唱、亦為出日音樂創意總監林昶佐(後簡稱Freddy),年初與FlyingV聯合創辦FreeBird,希望藉FlyingV累積的人氣,替音樂產業製造更多的可能。
「大家聽音樂的欲望還是在,只是太習慣不花錢得到它。所以我才注意到群眾募資,因為募資是先付錢嘛,如果你是一位好的歌手,和樂迷之間也有足夠信任,自然越能成功。」Freddy說。
目前市占約六成的FlyingV,其實原本的籌募項目中,音樂影視就屬提案與成功率最高的類別之一。FreeBird作為旗下第一個分眾化品牌,特別針對音樂屬性作出調整,例如網頁有更多空間呈現樂團主視覺,並提供線上試聽功能等。第一個上架的以莉.高露專輯製作提案,即獲得超過1,000人贊助、總籌募金額達95萬7212元的成果,證實這塊領域潛在的市場實力。
另一個於今年3月成立、並廣受注目的香港音樂募資平台音樂蜂(MusicBee),其創辦人暨歌手林一峰在接受LaVie專訪時也表示,現下消費者不想付費買音樂,但卻願意花錢買態度。至今該平台登錄的六個提案成功率達100%,贊助2/3來自香港本地,剩下則源自外地。
其中他的個人專輯《Crossroads》籌得近39萬3787港元(約156萬台幣),也為預期的兩倍之多。「我很訝異平均每個人的捐贈金額會達250-300港幣(約台幣1,000元上下),而且額外捐贈的比率也很高。例如付80元就能得到下載連結,卻有人願意花1,000 元去買。」說明依然有許多聽眾樂於掏荷包鼓勵創作本身。
「互動」為致勝關鍵
其實在歐美,音樂募資已行之有年。最有名的PledgeMusic自2009年於倫敦問世至今,長期培養樂團與聽眾之間的互信關係,達標率超過八成;其它如SellaBand、Feed the Music、Oocto等亦為樂迷耳熟能詳的創募管道。
台港地區相對而言才剛起步,募資平台因而扮演重要的中繼角色。Freddy指出,比起建置網頁,FreeBird創立之初反而花費更多時間在與唱片公司、音樂人溝通,同時輔導提案團隊修正企劃。之後就是讓更多民眾了解並信任這種運作方式,擴大願意贊助的人數。
專門負責輔佐提案團隊的FreeBird專案經理Lulu也提到:「PledgeMusic的募資案說明都超短,不到一張A4,那是因為他們的樂手和粉絲都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但我們現在必須把企劃寫得詳細一點,讓大家更明白這個東西。」將來若有唱片公司援以作為試探市場反應的管道,他們也不會力拒,因為群眾募資並非與傳統產業為敵,亦非專屬獨立創作者,當務之急反而是讓更多人願意投入,才可能逐漸茁壯。
(本文由La Vie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精彩全文,請詳見《La Vie》。)
專欄介紹:
《La Vie》行動家,華文最大全球設計美學社群媒體,以實踐「設計改變世界」為目標。蒐羅全球城市、建築、時尚、藝術、設計、生活風格、文創等精彩資訊、活動與設計好品的知識活動平台。美學經濟正在席捲全球,《La Vie》引介國際設計美學趨勢,成為領導讀者實踐生活美學的第一媒體,Think Global,Design Tomorrow,設計改變世界,成為我們的新信仰!
更多內容請至【La Vie行動家設計改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