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我的懺悔

星雲
user

星雲

1993-03-15

瀏覽數 15,450+

我的懺悔
 

本文出自 1993 / 4月號雜誌 第082期遠見雜誌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在懺儀課誦中念到這個句子,心裡往往慚愧交加。我今年六十七歲,回憶往事,令自己懺悔的地方實在很多。

孝道有失

十歲那年,中日浴血抗戰,父親到遠地經商,一去杳無音訊,生死未卜。慚愧如我,多年來既未能克盡奉養,又未嘗親祭禮拜,實有失孝道;二十三歲時隨政府播遷來台,與老母睽違四十餘載後,才取得聯繫。如今我雖在衣食上給她供應無缺,猶未能每日晨昏定省,實愧為人子;雖曾將孝心昇華,為一切眾生服務,但在直接孝養方面,終究尚嫌不足,無補於事。在多位兒孫中,外婆對我疼愛最多。我初出家的幾年,對她思念之

深,簡直無可言喻,往往淚濕枕巾,直至天亮。在我來台不久,接到她往生的噩耗,想起她在世時所咐囑於我的後事未能如願做到,不禁悲從中來。想我當初學佛因緣是由她所培植,如今我在佛法中得度,她都不知輪迴何處?每思及此,心中更加難過愧疚。

蒙恩師志開上人收我為徒,賜予我法身慧命,唯自一九四九年一別後,即音訊全無,直至數年前返鄉,方知他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頻遭批鬥,飽受羞辱,竟至抱屈而歿。近幾年來,雖然對其家人在經濟上聊表寸心,但想到往日家師的慈悲教導,種種恩德,山高海深,在他受苦受難之時,卻未能親侍左右,亦未曾給予片紙隻字的請安,心中的傷痛慚愧,豈筆墨所能形容?

當年離開中國大陸時,平日所飼養的兩隻缺嘴殘障小雞,一隻瘦小土狗,無法一併帶走,如今不知去向如何?是否善終?塵封的記憶中,始終夾雜著絲絲的愧疚。那時處處烽火連天,我僅留隨身一套衣物,其餘圓領方袍,一概贈予同學道友,日常用品則送給其他正在逃難的親人,過去常常為此陶醉,自認能處處喜捨,有恩於人。現在想想,當時的餽贈,都是自已所不要的餘物,竟然還洋洋得意,對於這種醜陋的心態,我今深感懺悔。

學而不明

一九四八年,我與一批響應人生佛教的青年學僧來到南京華藏寺,當時我們被佛教界視為洪水猛獸,但是住持蔭雲和尚不但慈悲接待,還將全寺交給我們管理。後來,我四處打聽他的消息,卻遍尋不獲,直至今日,心中仍是無限遺憾。

青年時曾經在棲霞、焦山等多處佛學院就讀,蒙受名師教導。融齋法師的愛護提攜,芝峰法師的一句「不做焦芽敗種」,聖璞法師的諄諄善誘,介如、普蓮的教授世間學科……,至今仍令我感念不已。惜我學而不明,未能好好發揮,實有負長者厚意,於此怎能不抱愧萬分?

我也曾在金山、常州等處禪堂學禪多時,在禪七中坐過大板香,在念佛堂中也有忘我之境,承蒙金山禪堂的霜亭法師、太滄法師,天寧寺的證蓮法師、焦山的智光法師……等諸山長老的耐煩教導,使我常沈浸於禪悅法喜之中。但是,慚愧至今仍然禪機未透,心地未明,無以報答諸方大德的隆厚恩澤。

儘管在大陸參學時期,曾於棲霞念佛堂與焦山佛學院的冬令佛七中朝暮念佛;來到台灣,更組織周六的念佛其修會,數十年未嘗間斷;應邀主持參與的佛七法會,不下百次以上。自認在念佛法門也小有體悟,然而自慚不夠精進,工夫沒有成就,未能與彌陀願力相應,能不愧悔?

殺盜淫妄之戒有所虧欠

適逢故宮百年,快帶小朋友來基隆塔參加《穿越故宮大冒險 大小書粉高空派對》吧!

在持律上,更是感到愧為受過具足戒的比丘,不要說比丘二百五十戒未能一一奉行,即使在五戒方面,又何嘗圓滿清淨?

童年嬉戲,與玩伴們抓魚為樂,至今想起,活蹦蹦的魚蝦浮現眼前,心中的愧疚無法自已;垂髻之餘,亦曾打死過一條毒蛇,那時,村里流行一句俗語:「打死一條毒蛇,勝吃十年長齋。」我常引以為豪。出家學佛後,明自萬物自性平等、法界緣起的道理,想起這段往事,心中始覺懊悔。其實這個世界上,誰毒害誰?很難論定。

記得兒時曾經撿拾皮包,歡喜不已,竟不知失物招領,交還失主;一九八九年,率領國際佛教促進會發起的訪問團,到中國大陸探親弘法,於甘肅參訪敦煌洞窟時,弟子依照撿到一片約三公分寬、一寸長的薄薄木片,以為拾獲古物,我居然心中也見作隨喜,為她高興……,事後想想,凡此不但是妄起盜心的劣行,於保護名勝也有未盡心力之處,思之能無悔哉?

對於人間情愛,雖不曾有非分之想,但有予人慈悲關護之心。在菩薩道中或契佛心,但在聲聞法裡,或嫌多事。而時近古稀之年如我,對於所有人間恩怨愛恨,除摯誠向諸佛懺悔外,實難置喙一辭。

既然在戒除殺盜淫妄方面都自覺有所虧欠,遑論作人天師範?實有愧為如來弟子,身披三事雲衣。

六度萬行有所不足

禪淨修行之外,我曾放蒙山達十年之久,參與焰口佛事也在千台以上,各種懺儀佛事亦曾隨喜多次,大悲咒、十小咒皆能融匯心海,但也只是將密咒作為日常生活中隨到隨遣、不著痕跡的輔行,並未刻意要求三密相應,故不能有所證悟,無異浪費時光,能不慚愧?

五十餘年出家生涯中,除早晚課誦外,也不斷自我要求,從行單苦修到為眾服務;從閉關禁足到參訪行腳;從念佛修禪到講經弘法;從慈濟救難到文教利生……,亦嘗自豪多年來致力推行人間佛教,不但著書立說,更身體力行,積極將佛法深入家庭鄰里,帶進國家殿堂,將法水遍灑世界五洲,潤澤法界眾生,以為自己所力倡的這種生活佛教是真正在奉行佛陀四聖諦、八正道的教義。然而細細回想,自己的願心尚不夠深、悲心尚不夠切、慈心尚不夠廣、發心尚不夠大,於大乘菩薩的四弘誓願不但相距甚遠,於六度萬行亦有所不足,思之省之,實愧疚萬分。

對於太虛大師的護法衛僧、太滄長老的待人親切、妙果老和尚的知遇厚愛、章嘉大師的仗義直言、慈航老法師的直心慈悲,以及印順法師在學術思想上的卓著貢獻,於感佩之餘,也默默予以祝福,慚愧本身福德因緣不具,不能追隨學習。

永世的承諾

我自認一生中對於長老大德無不恭敬,但也曾為了密勒學人獎學金的頒發與智光商職建校之事,不惜向南亭老法師拍桌抗議;也曾與東初老法師由於「人生雜誌」的文稿事件有所爭執,憤而拂袖而去,他們雖然厚愛於我,事後我久久不能釋懷。另外,對於白聖法師的把持教會,排除異己,我抗爭到底,至今不悔。

回頭觀照自己,不也常常排斥於自己的言論,或為自己作宣傳?雖然多半出自仗義護教的直言,或基於弘法創業的方便,仍有過多之疚;我也曾自我嚴厲限制,甚至以此調誡弟子,仍有自制不足之虞。

幼承師誨,自許恭列大乘宗門,一直努力效法菩薩精神,深知願力非即興的發心,而是永世的承諾;亦非僅虔誠於心內,更須實踐於身外;故多年來廣發大願,廣結善緣,廣行慈悲,廣修福慧,遇有困難障礙,亦從未怨天尤人。

然而每於清夜捫心自問,深愧心垢未除,餘習猶存。每每自勉;懺悔不只是一時的告白,而是一生的自省;懺悔不是掛在口頭作門面裝飾,而是要勤除內心的貪嗔愚癡。雖然如此,三毒已生,前業已造,焉能不對我佛如來頂禮求懺!行筆至此,以自我警惕,並析能藉此啟發後輩。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