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泰國蘭塔島(Koh Lanta),一名攝影師吉娜(Gina Jones)意外拍到了一隻鮮艷的粉紅色小雞,於是她順著小雞的路線走,最後拍到了一幕幕令人心碎的畫面──五顏六色的小雞被綁在密不透風的塑膠袋內,像個亟欲丟掉的廢棄物,渺小動物的性命被如此輕視踐踏,令吉娜感到非常心碎。
事實上,這也揭露了許多開發中國家,最可悲的染色動物悲歌。
為了吸引孩童注意,使他們對彩色小雞感到興趣,許多不肖廠商會使用含有阿摩尼亞等毒素的油性染料,並將小動物直接噴灑染劑,十分殘忍。
有害的毒素、氣味不僅會直接附著在動物的皮膚上,更會因此讓動物吸入,間接導致器官衰竭等疾病,有些小雞會在染色過程直接死亡,這也是這些小雞都普遍短命的原因。
不過,也因為售價便宜,一隻不到5元台幣,家長為了討孩子歡心,動物死掉後便會再買給孩子。於是,不當的觀念養成了孩子的蒐集癖,他們要集滿綠色、紅色、藍色等各種不同色澤的小雞,甚至,還有孩子以為那就是小雞原本的顏色。
2012年,在《憤怒鳥》最火紅的時刻,菲律賓當地也有模仿《憤怒鳥》而染色的小雞,這種為了滿足一己私利而虐待動物的例子,似乎經常在各地發生。
台灣雖然現在已經幾乎看不到這種染色動物的現象,但在20年前,柑仔店還很盛行的那個年代,彩色老鼠、彩色兔子是那個時期最盛行的寵物,也是抽抽樂、集點卡可以兌換的贈品,相信許多當年的學生至今都還印象深刻。
染色動物不只出現在上述的動物身上,就連觀賞魚、水母、白蛙等,都是商人動生意頭腦的對象,只要能獲利,有著好賣的色澤,動物的安危根本不重要。
事實上,因為塗抹於小雞身上的染料都是劣質染料,長期接觸對皮膚並不好,更何況是皮膚本身就較為敏感的孩童。染色不僅對小雞不利,也對孩子沒有任何好處。
無獨有偶,中國日前也傳出將魚、烏龜製作成鑰匙圈販賣的案例,黑心商人將魚、烏龜、蜥蜴等動物放入直徑只有兩公分的透明塑膠膜內,放入水、養氣、液態食品等元素,號稱透過循環,能提供氧氣、分解雜質並給予食物,牠們的餘生就必需關在窄小的空間內,等到營養素消耗殆盡而餓死,密封魚的殘忍令人難以想像。
回過頭來看,只要沒有買賣,就不會有傷害。何嘗不是因為那些國家有廣大的銷售市場且有利可圖,才有這麼多不肖商人打出這種壞主意呢?
未來,再看到有任何商人在販賣染色的動物時,我們應該嚴厲斥責並不要購買,當沒有市場、沒有消費群時,自然是給予這些動物最好的保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