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塵爆事件發生至今,第一線的醫護工作者日夜辛苦的救治傷患,除了要重視他們的工時是否超過負荷外,更應該關心他們在本次事件中所面對的壓力要如何調適,才能讓我們這群醫療復健的照顧者能夠健康的繼續在工作岡位上努力。
中華民國職能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衛生福利部八里療養院職能治療科主任張自強指出,最近已有許多醫護人員和治療師在臉書或其他社群網站中,表達出最近因八仙事件後龐大的醫療壓力下呈現的反應:
「晚上睡覺時常常想到白天換藥的恐怖景象,一直睡不著…」、
「和朋友聊天談到八仙事件時,都會不自覺得一直流眼淚…」、
「白天幫病人做副木與復健,內心的壓力晚上又不敢跟家人說,心理壓力很大…...」等。
這些其實也就是類似壓力所產生的一些反應:無論是直接或間接的投入醫療復健工作,或多或少會感到身心疲憊、罪惡感、心情憂鬱、無助、情緒不穩等,而且緊急救護、清創或復健治療等殘酷的景象會不由自主的出現在腦海中,導致心理狀態失調等現象。
為了要讓這群第一線的醫療復健的照顧者、或是未來長期協助復健的家屬或志工照顧者能夠降低照顧上的壓力,職能治療燒傷復健小組目前規劃「Care the Carer」計畫,希望能夠提供方法來關心與協助這些照顧者,讓他們在面對照顧病人壓力之餘,能夠自我調適或是透過團體的協助,避免把災難和工作壓力帶入自己的私人生活中,能夠健康的持續扮演好照顧者的角色。
張自強指出職能治療師在本次事件的協助,除了建立燒燙傷病人對復健的正確觀念,早期執行復健計劃,讓燒傷病人才能在傷口痊癒後,能保有肢體的功能及外觀,進而回到正常社會生活外,更可以協助執行Care the Carer計畫,讓照顧者能持續且健康的引導或接受病人回歸正常的生活。
現階段Care the Carer計畫初步規畫,包括以下幾個部份:
1. 該休息時就要休息:醫護與治療師等專業人員也是一般人,不可能24小時都不休息,因此,在救人與復健工作一個適當的階段完成時,該休息時就要休息,惟有良好的體力才是支持健康工作的動力。
2. 感到壓力時立刻找人說:壓力的感覺很主觀,端賴自己對此事件的感受。因此,當自覺有壓力而影響到平時的作息時,如:易怒、情緒低、失眠、相處困難、身心疲憊等,要立即找人訴說,家人、同事、朋友…...等都可以,對方只要傾聽與支持,相信定能降低壓力程度,讓自己有較平穩的心情。
3. 學習壓力放鬆技巧:離開壓力源的現場外出走走,去逛街或看場電影、聽聽音樂、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等都是常見的紓壓作法。此外,透過全身肌肉的放鬆法、寧靜音樂聆聽的冥想、自我情緒察覺與調整等技巧,也能有效地降低壓力。
4. 團體事件分享與紓壓:透過有經驗的團體帶領者運用團體動力學的技巧,將參與本次事件的照顧者形成小團體,在團體中討論事件經過、分享個人的心得感想、鼓勵討論壓力事件及處理方式…...等,團體領導者釐清問題與處遇方式,最後總結並給予正向及健康的處理模式。
醫護專業人員在救災救人之餘,應避免把災難和工作壓力帶入自己的私人生活,透過Care the Carer的計畫,讓專業人員與照顧者可以更健康照顧自己和病人。
(本文為中華民國職能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