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透過「自願提撥」,加快退休金儲蓄

為什麼你不自提6%?

林讓均
user

林讓均

2015-07-06

瀏覽數 245,050+

透過「自願提撥」,加快退休金儲蓄
 

你知道什麼是「自願提撥」嗎?在2005年開跑的「勞退新制」之中,大家比較孰悉的,就是政府強制雇主要為每一位勞工提撥薪資的6%到各人的勞退帳戶中,但較少人知道的是,其實勞工也能自願提撥薪資,上限是6%,到自己的勞退帳戶裡。

實際上,在約600萬名的勞退新制勞工中,有參加自願提撥的比率只約5%。為什麼不願自提?在今年在《遠見》今年調查發布的「你是苦老族、安老族或享老族!2015退休理財生活大調查」,發現大家不願提撥的因素主要是「不夠有錢」(占四成,可複選)。

而在去年《遠見》的退休理財生活調查中,問到同一個問題,大家不提撥主因卻有約六成是因為對政府的不信任,包括「對政府制度沒信心」「擔心政府操作績效不好」等擔憂。

但值得注意的是,不願自提的阻力在削減。以上述兩份遠見民調來看,同是中壯派的30至55歲的工作人口中,「沒有自願提撥者」從去年的80.8%降至今年的72.3%,整體25歲以上的在職族群,沒有自提者更降至69.6%。自願提撥者的提撥比率不一,但大多為上限、月提6%。

雖然不願自提的比率仍高,但國人自提的意願的確有在增加。施羅德投信總裁巫慧燕解讀,一來是因為大家逐漸意識到該為自己的退休金負責;二來是近年政府操盤勞退帳戶的績效也比較好了。例如去年勞退新制獲利754億元,等於每位新制的勞工可賺1.244萬元,刷新紀錄。

就算操盤沒有利潤,新制勞工也還有兩年定存利率的保證獲利,目前兩年定存利率約為1.4%。相信此時,有人開始會撥算盤,覺得既然沒有額外的投資獲利,若把薪資撥進勞退帳戶中只能賺大約1%的利率,那何必呢?倒不如把錢拿來自己投資,還賺得快一點。

這樣想當然沒錯,但絕大多數人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政府有一個延遲課稅的鼓勵機制。也就是說,提撥進勞退帳戶的薪資,可享受當年度免扣所得稅的優惠,直到60歲可開始提領退休金時,才需要併入所得課稅。

這告訴我們什麼?如果以國人平均薪資適用的所得稅級距12%來看,表示自提部分的薪資在當年度免扣12%,且可賺到至少1%的定存利率,與不自提薪資相比較,等於當年度帳面上可賺到13%,一般投資要賺到13%的報酬率並不容易。

而等到60歲可提領年齡之後,可開始提領勞退帳戶,以國人平均退休年齡不到60歲來看,提領時可能已經退休,屆時幾乎沒有所得收入,可適用的所得稅級距是最小的5%。12%減掉5%,光在所得稅負上就省了7%,也就是自提部分的薪資可至少賺7%,但這還不包括每年1至2%的長期定存滾利。當然,如果勞退資金操盤得當,還能享有利潤分紅,進一步擴大資產。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無怪乎,所得稅級距愈高、收入愈豐的人,自願提撥的比率愈高,儘管勞退自提有每月薪資級距15萬元的上限(也就是每月最多只能自提9000元)。但簡單算一下,如果是所得稅級距40%者,自願提撥的薪資免課稅,當年度無需繳交40%。提領後是40%減掉5%,就省了35%的稅。

然而,經常有人質疑,把錢放在勞退帳戶會不會破產?巫慧燕強調,勞退新制中不論是雇主或勞工自行提撥的薪資,都存放在個人的勞退帳戶中,不會有像勞保一般的破產疑慮。

如果自願提撥,加上雇主原本提撥的6%,等於一個月會提撥12%,退休金的儲蓄效率多一倍,儘管這還低於專家建議每個月提撥率15%、連續提撥40年就能達到退休後所得替代率的2/3(「退休後每月退休金額度」等於「退休前月收入的2/3」),但如果你對投資沒有太大信心,自願提撥會是最現成的退休金儲蓄方式。

別再以「手上沒錢」當藉口,放棄自願提撥的權利,其實若不提撥6%上限,也能自主選擇提撥1到6%。現在就開始準備自己的退休金吧!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