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發展繁榮、進步的現代社會下,區域經濟整合已成了全球經貿的一股嶄新趨勢,許多國家透過彼此的互助合作,共創雙贏的國際競爭力。
為了讓兩岸有更多的溝通與協商管道,六月八日《遠見雜誌》特別與中華兩岸文化經貿交流協會、中華工商業聯合總會在台北市合辦「2015兩岸經濟論壇」,共吸引來自大陸130位、台灣120位,逾250位企業家與會,共商合作機會。
大會除了特邀台灣與中國重量級產官學者與中小企業領袖外,副總統吳敦義先生也擔任特邀貴賓到場致詞,見證兩岸經濟合作的重要性。
全球競爭力 台灣排名第11
活動一開始由主辦單位《遠見雜誌》創辦人高希均致詞。他指出,「我是念經濟的,念經濟的很在乎三個指標,一個是世界競爭力排名,」而根據洛桑管理學院(IMD)世界競爭力中心公布的「2015年全球競爭力評比」,在61個受評國家中,台灣總體排名全球第11名,在亞洲僅次於排名第2的香港與第3名的新加坡,勝於中國大陸的22名,以及南韓的25名。
「另一個指標是人均所得,台灣的人均所得在經過物價調整後為4萬4000美元,這高過了法國、英國和日本,證明台灣人的購買力,是不輸給他們的,」高希均補充,「第三個是痛苦指數,一個國家的失業率加上通貨膨脹若超過10%,代表人民生活非常痛苦,」不過台灣的指數非常低,代表人民是快樂的。
高希均說,美國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它是個開放的社會,台灣應該要有更開放的心態,因為開放可以吸引人才、資本、科技、資訊與品質,兩岸如果更加合作,前景將大有可為。
亞太是經濟中心 華人影響將愈來愈大
副總統吳敦義致詞時則表示,21世紀世界的中心已經轉到亞太了,華人世界的影響力將在全球愈來愈大。
他說,「台灣沒有太多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沒有美國的石油、南非的鑽石,台灣99%的能源需要進口,區域經濟的合作就顯得益發重要。」
吳敦義副總統表示,一個國家能否受到國際的肯定與尊重,第一個指標就是世界競爭力排名,而就如高希均教授所說,台灣的世界競爭力是有目共睹的。
「第二個是護照免簽優待。在2000年時,全球給予中華民國護照免簽的國家只有54個,而今天,包含美國、加拿大與歐盟,共有142個國家給予台灣免簽,一共增加88個,」吳敦義表示。
兩岸觀光發展帶動經濟繁榮
在經貿的發展上,觀光的繁榮有著舉足輕重的重要性。台灣的觀光起步發展很晚,一直到1950年時,才正式有國外觀光客入境紀錄,吳敦義說,台灣一直到2005年,單年的觀光人次才突破300萬人次,不過在2008年兩岸結束衝突與對立、開放觀光時,幾乎每一年就增加100萬人次,在2014年時,已經達到991萬,而今年勢必會突破1000萬,「日本一直到2013年才突破千萬,台灣緊落後日本兩年,而日本的領土那麼大,代表台灣的觀光發展其實是非常有潛力的。」
2010年時,兩岸簽訂了ECFA,這個和平穩定的協定穩定了貨品貿易、服務貿易,並且讓爭端解決、投資更有保障,吳敦義說,尤其目前開放陸資可以投資台灣後,我們也會將心比心,善待來台的商人、學生,同時也希望台灣商人到大陸,也能夠有很好的保障。
吳副總統還表示,中華文化就是兩岸最深的連結,在彼此的素養和薰陶之下,各自發展非常好的國家和經濟體,雙方只要有穩定的默契,就能發揮1加1大於2的能量,在全球展現極大優勢。
最後,吳敦義表示,台灣從人口來講,在全世界排名40幾,若論國土面積,只排到了140,不過,從經貿往來來看,台灣排名第19,是世界規模前20大的經濟體,希望大家多重視台灣與大陸的和諧往來,這有利於國家的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