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李永萍:打擊松菸文創園區,文創產業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松菸文創爭議

王一芝
user

王一芝

2015-05-13

瀏覽數 39,700+

李永萍:打擊松菸文創園區,文創產業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最近這一週,松菸文創園區的合約爭議話題,讓已經離開官場四年多的前台北市副市長、前文化局長李永萍深感是非黑白被嚴重扭曲。

為了捍衛自己的名譽,她選擇積極站出來,頻繁接受電視與平面媒體訪問,希望用她長期參與推動台北文化建設的經驗,還原事實真相。

一向直言敢言的她,最近被氣到食不下厭,也好幾天沒睡好,一個星期瘦了2、3公斤。

讓她忿忿難平的開端,是上週她人在國外時,突然得知台北市政府顧問洪智坤在臉書上PO文,指她在擔任郝市府文化局長時,針對松菸BOT案,在短短1小時15分內,突然調降權利金從15億到12億。

對此指控,她立刻反駁這是張冠李戴。

接下來,5月8日柯市府的廉政委員會開會前,有媒體報導指出,李永萍在過程中讓利台北文創,可能會建議將她移送監察院。到了當天晚上卻又出現轉折,當晚柯文哲與富邦董事長蔡明忠、誠品大股東童子賢私下見面後表示,松菸案兩週內可望落幕。

這「結局」讓李永萍更是憤憤難消,飆罵柯市府是「穿著白道的衣服,幹的卻是流氓行徑。」

她在11日的電台節目中表示,柯市府用政治抹黑的手法,把前人抹得一文不值,結果落幕方案出來,「有任何弊案嗎?」那為什麼柯文哲要敲鑼打鼓形容成「弊案」?她直指柯市府是「土豪柯」。

這段時間有不少朋友頻頻透過簡訊安慰她,她則一再回覆朋友們,「我不會有司法問題,但名譽會受損。」為了自己的名譽,及松菸案的是非黑白問題,她無法保持沉默,而是選擇積極說明。

分析這一週來,李永萍為什麼會這麼氣?發言愈來愈直接?

不少文化圈內人分析,其實她是最有資格說,「松菸文創是我的孩子」的人之一。一路走來,說她是最了解松菸文創成立過程的人士之一,沒有人會反對。

李永萍十多年前第一次參與立法委員選舉的原因,就是為了文創。

2002年時,她第一次參選立委,起心動念就是為了爭取將當年被畫為立法院新院址預定地的華山文創園區基地能保留下來。

就讀台大外文系期間,李永萍深愛劇場藝術,投入多年,大四即創辦環墟劇場,掀起台灣的小劇場運動。後來赴美國就讀紐約大學新聞碩士,回台灣後從事電視媒體工作。即便之後參與政治,仍難忘情文化事業。

當選立委後,她在任內和幾個跨黨派關心文化的立委合作,把立法院預定地案打消,刪除240億預算,再讓文建會編列7.5億,修繕華山的古蹟。

2006年底,華山文創園區的修繕工程接近尾聲,準備啟動OT模式,讓民間企業接手經營時,李永萍已被欽點到北市府擔任文化局長。

她上任第一個星期,就到腹地比華山大的松菸視察。讓她印象深刻的是,那裏當年已經廢棄十多年,一打開門,裡面全是流浪狗、垃圾,以及傾頹的樑柱,「原來老天爺賦予我的新任務,就是松菸,」她當時心裡不禁想著。

經過調查研究才發現,過去北市文化局規劃的松菸BOT案,要民間業者既蓋大樓,又要修古蹟,可說困難重重,沒人敢接手,才會數度流標,松菸這個北市精華區也因此閒置了15年。

以她過去推動過華山的經驗,她深切知道修復古蹟是個複雜工程,是讓多數民間企業不敢嘗試松菸BOT的主因。到底要花10億修復松山老菸廠、還是更多,許多企業算不準。

因此李永萍任內決定把企業容易理解、財務試算很清楚的新蓋大樓BOT出去,讓企業支付的權利金,放到新成立的「台北市文化設施發展基金」,成為文化局修繕古蹟的經費。

於是,松菸古蹟區只花四億修繕完成,修得又快又有效率,剩下的錢還能拿來修繕台北市其他古蹟、補貼有潛力的文創品牌,甚至是年輕人在松菸辦的畢業特展等。

「這是很棒的兩輪機制,」李永萍說。

這樣的機制設計,還讓李永萍在2009年獲得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表揚,甚至還吸引不少國際人士過去幾年紛紛來觀摩學習。

只是,最近幾個月來,「原本一個大政績,卻被栽贓成弊案,」她搖頭說自己真是情何以堪!

針對最近幾個月來的松菸討論,李永萍的幾個回應與說明如下:

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免費報名,看見時代的選擇。

一、沒有圖利廠商,調降權利金是為提高投標誘因

李永萍說明,2007年12月松菸招標時,已是陳水扁執政末期,外資與產業界普遍看壞景氣,上網公告4個月都沒有人領標。再加上先前已數度流標,為增加投標誘因,才把開發權利金調降了3億。況且當時此案還在網上公告階段,根本不曉得哪些業者來投標,如何圖利特定廠商?更何況台北文創公司是在兩年後才成立,時間點完全不同,兩件事根本是張冠李戴。

「為了要讓這個孩子順利出生,我們讓了一點,但我沒有圖利任何人,因為決定的時候,距離投標截止還有半年,」李永萍提高聲量說。

二、柯市府若目前對合約有意見,根據BOT合約,本來就可以隨時討論、重新議約,為什麼要把當年的事情打成弊案?

李永萍指出,「促參法」的精神就是公、民合作、伙伴關係,所以合約賦予甲、乙兩方,可依當時經濟情況的改變,再行協商,另訂條件,「景氣不好,政府就協助一點,景氣好時,企業就多貢獻一點,這是BOT的常軌,」李永萍解釋,本來BOT案就是不斷修約的過程,不能老罵她當年標案設計不好,合約簽不好等等。

三、郝市府時代已經成功多要了6億多,為什麼柯市府不說明?

李永萍指出,BOT的精神就是可以客觀環境改變而重新議約。以前台北市長郝龍斌在任八年的轉折為例說明,當2014年景氣回溫時,郝市府依照合約精神,要求富邦多支付4.5億回饋金,並負擔原應由市府繳納的「台北市文化設施發展基金」營業稅1.57億。

當時,「在既沒罵人、也不抹黑的情況下,郝市府就成功進帳6億,相較之下,柯P團隊把前人打成這樣,結果只拿到誠品年回饋金6百萬,還沾沾自喜說爭議有解。」

四、松菸文創園區不能只看新蓋好的商業大樓,而應從完整產業鏈思考

面對北市都發局長林洲民在臉書上指稱「2005到2015的台北假文創園區」之說,李永萍回應反擊,當初松菸園區是一整個配套規劃,只不過現在大家都不從整個園區思考,而只把焦點集中在那商業大樓,才會產生錯誤期待。

富邦聘請日本建築大師伊東豊雄來設計的商業大樓,造價昂貴,本來這棟樓扮演的就是金雞母角色,然後政府把BOT的收益,挹注扶植進駐在古蹟區內剛剛起步、沒有獲利能力的本土原創文創。

但是大家目前卻把焦點放在這棟新大樓內有什麼本土原創文創進駐,根本就是放錯焦點。

李永萍:打擊松菸文創園區,文創產業才是最大的受害者_img_1

(松菸文創古蹟區,董旭官攝)

「整個松菸大園區是一個全產業鏈,扶植剛起步的文創絕不是在昂貴的新商業大樓,而是在古蹟區,」李永萍解釋,新商業大樓主要是由已具備獲利能力的本土品牌進駐,在政府的扶持下發展品牌,與古蹟區的功能截然不同。

李永萍也呼籲,林洲民是都發局長,不是文化局長,「拜託這個都發局長,可不可以不要撈過界?」

五、台北市議會要求政府提高權利金,想要賺錢;卻又要求政府扶植文創業者,其實互相矛盾

李永萍坦言,如果站在政府的角度思考,當初松菸文創要是以地上權招租的方式,獲利將不止30幾億,但這樣一來,就無法扶植本土文創業者。也因此BOT合約要求進駐商業大樓的廠商,文創產業須占65%。

即使站在產業扶植的角度,李永萍當初對這些能夠進駐大樓設櫃、擁有獲利能力的本土文創業者和品牌,也並非設計成直接給予補助的模式,而是仿效南港軟體園區的模式,用比較低廉的房租來予以扶植。因此一開始就訂出每坪2200元的上限,讓業者不至於因負擔不起飆漲的房租而退場。

然而,這樣的美意卻又被少數北市議員質疑,未能保障政府收益,賤價出租,因此把房租2200元改為「保證收入」。這樣一來,又和原本想扶植文創業者的立意自相矛盾,「這豈不是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嗎?」李永萍無奈地搖頭說。如今台灣的公共政策常常陷入這樣的自相矛盾中。

六、松菸爭議本來就可以和平解決,不需先抹黑成弊案,浪費社會資源

李永萍表示,自己不是推卸責任,只不過催生出松菸文創園區之後,在她任期內(2010年9月離開市政府),松菸文創大樓仍在施工,直至2013年才落成, 2014年開始正式營運。

誠品爆發營業額沒有繳權利金,是在這一年內發生的事,尤其旅館也是今年3月才開張。許多新問題都是最近來冒出來的,本來就是現任市政府要依照新情況來解決,怎麼打擊前任有弊案呢?

其實還在郝龍斌市長任內,要求台哥大搬出文創大樓的談判就已啟動,並持續進行,只不過還沒做完就卸任了。

「這些事本來就是柯市府應該做的,不用敲鑼打鼓把松菸打成弊案,也能得到他想要的,」李永萍氣憤地說,除了打擊前市府官員,還把已經步上軌道的台灣文創貶的一文不值。

最後,她痛心的說,這整個事件,文創產業,才是這件事最大的受害者。誰來為文創產業平反?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