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材俊麥田出版社副總編輯策畫出版職棒明星的運動傳記
據我知道。很多球迷都曾冒著家庭破碎、妻子翻臉的風險,等待一場NHK半夜轉播的精彩球賽。
一個球迷如果沒有偏見,就不能算球迷;球迷也不能太理性,否則大家都喜歡表現最好的明星,不就沒戲唱?
人生遠比棒球複雜,唯獨在面對失敗這回事,兩者有些像。一個美國棒球作家寫過:即使非常優秀的打擊員(三成打擊率),十次站上打擊區,還是有七次失敗。
韋傑夫(Jeff R. William)台北美國運通銀行總經理
美國運通基金會曾贊助「棒球與藝術特展」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
一九七三年,我到台灣學中文,當年台灣青少棒代表隊贏美國隊,美國隊都抱怨台灣球員練習得太厲害,這件事令我為自已同胞的小氣羞愧。
棒球是美國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凝聚市民的向心力。同一座波士頓球場,我祖父、父親都坐過,有歷史的精神。
聽說,台灣的職棒也很精彩。今年,我一定要到棒球場看球。
瘦菊子專欄作家著有「棒球新樂園」一書
棒球是種「哲學家的運動」。它的競賽過程很長、不像籃球的速度那麼快,讓球迷有時間思考、交談;光坐在棒球場吹風、看晚上的月亮、外野區的大片草地,已是都會生活少見的浪漫。
沒球賽可看的冬天特別寒冷。每周五,我家有個「棒球集思會」供棒球癡清談,當然,我天天都打棒球電玩。
澎恰恰演員、業餘成棒投手明星棒球隊催生者
我最大的快樂,來自棒球。
從小,父母親就叫我「棒球瘋子」,連颱風天都要出去打棒球。念小學、國中。高中、三專,到當兵、進入演藝圈工作,每到一處,我就想盡辦法加入棒球隊。沒棒球隊?出面組一支。
演藝圈的人說話真真假假,很難交到真心朋友,但他們一打球,真實本性顯露無遺。別看童安格外型斯文中在球場可會火爆罵人。棒球,幫助我更瞭解人性。
投球時,講究的是精準、角度的拿捏,表演時最重要的正是timing的掌握,兩者精神相通。
袁定文職棒聯盟國際組副組長專業球評
在美國念書時,每天必花三個小時看棒球、聽球賽轉播,再花一個鐘頭讀報紙厚厚的體育版,最後花了十一年才拿到博士學位。
棒球的奧妙之處沒有任何其他運動可替代。其他運動都有時間限制,棒球則至少打完九局二十七人出局才結束,無論落後多少分,只要還有一次打擊機會,總有可能反敗為勝。
球季一打八個月,每支球隊都會歷經高、低潮,不正私人生一樣,順境、逆境交替?
曾文誠「職棒雜誌」主編
每次在美國電影中,看到父親和孩子在花園裹對傳棒球,心裡就很感動。我這一生最大的心願便是有一天,能帶著自己小孩到棒球場看球,讓棒球成為世世代代的家庭傳承。
真奇怪,現在和不看棒球、不看體育版的人談話,怎麼談就是沒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