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科技/科技教育均衡一下

曾憲政
user

曾憲政

1992-12-15

瀏覽數 12,250+

科技/科技教育均衡一下
 

本文出自 1993 / 1月號雜誌 第079期遠見雜誌

日本近年來能在經濟發展上超越美國,據美國學者的分析,主要因素在於教育。美國的高等教育雖然仍是世界一流,遠非日本所及,但一流的高等教育所培養的尖端科技人才,對工業生產力之提升都起不了大作用。以電子工業為例,美國因為基層生產工人水平比不上日本,工廠的不良產品率遠比日本高,因此近年來美國各界紛紛檢討其科技教育政策,謀求改進之道。

我國的科技教育素來頗受重視,過去二十年來,高職與專科學校的發展,提供了快速培養基層技術人員的捷徑,創造了經濟發展的奇蹟。但是時至今日,產業界在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競爭以及科技先進國家的圍堵中,辛苦掙扎,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的產業結構正面臨著技術必須提升、產業必須轉型的空前壓力。在這樣一個關鍵時刻,我們的科技教育應如何積極地調整,才能再創經濟發展的第二春?

多管齊下

首先須考慮的是未來高科技專業技術人才的培育,除了專業知識之外,還應具備靈活而有彈性的應變、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高層次思考。因此其基礎學科訓練不能偏廢。

目前高職生的國、英、數基礎不夠,影響其未來學習新知識的效果,再加上高職生的就業意願低落,實際投入產業的人力並不多,且多半學非所用,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政府實應早日評估高職改為高中或綜合高中的可行性。至於產業界所需的基層人力,則應改為由職訓局培訓或由業界加強其在職訓練,自行培養。

專就大學教育來說,現今大學生程度普遍低落,已達到令人驚悚的跑步。今年大學聯招,自然組的原始總分只要達到二百分即可錄取,這些學生的數理程度可想而知;不少文組學生放棄數理科仍能輕鬆考上自然組的科系。這樣的招生,對於科技教育的負面影響是不言自明的。因此,要改變為考試而教學的惡風,是強化科技教育的第一步。

婦女在台灣科技社會中參與的程度,由於受到家庭及社會觀念的影響,是與其他領域頗不成比例的。其實婦女在科技領域中,自有其潛力,若能在教育及制度上做適當的調整,應可使婦女的潛力充分發揮,而成為科技人才的重要來源。

再從未來科技發展的方向來看,台灣是個缺乏能源的海島,科技教育的重點,應積極朝向低耗能工業、海洋資源開發、農產品改良、水產養殖業等方向發展。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均衡人文與數理教育

我們追求經濟發展的主要目的,是在於改善生活,兩經濟發展有其極限,勢必與自然環境取得協議,才能真正改善生活品質。因此在國民教育階段即應使全體學生重視本土環境的保護,珍惜自然資源,進而使全體國民能真正體會,地球高峰會議所提出的「永續發展」的成長內涵。

具有前瞻性眼光的未來高科技社會人才,必須有均衡的人文與數理教育為基礎。目前的高中,自高二起就分化,文組學生不讀數理科目,自然組學生不讀社會科目,而大學通識教育又虛有其名(有些學校開寶石鑑定亦視為通識教育)。因此大學生知識的兩極化相當明顯,改進通識教育是刻不容緩的。

台灣希望在公元兩千年進入高所得、已開發國家之列,經濟發展固然是重要因素,但是攸關產業升級成敗的科技教育,則更必須及早未雨綢繆。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