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蔚爾的名字背後
本名陳曉玲的陳蔚爾,在踏入電影職場後毅然決然地為自己取了這個新的名字。陳蔚爾,一個如此中性的名字是導演她自小對性別意識的認同所留下的痕跡。「小時候,我就是一個很想躲在非現實角落的女孩。」陳蔚爾說,「我覺得自己對性別意識的認同一直在翻轉,不知道為什麼但是我不喜歡自己的名字太過女性化。」導演的工作是很多面向的,像是交響樂團的指揮去引導大家創造出一個作品來,因而導演的身份似乎無法輕易地被給出一個定義。「所以我是很討厭標籤的,那些在我身上的標籤。」陳蔚爾補充道。
撕開血淋淋的標籤
陳導演談到近期她與一位朋友的爭執,最後她的朋友為她貼上了「受害者心態」「女權導演」「自以為是」的各個標籤。而當中的「女權導演」使她不得不去深思自己對於性別意識的認同,包含自己是如何蛻變為陳蔚爾的。
女性導演的身份實際上讓陳導演面對到了許多自己從未意料到的困難與障礙,同樣身為導演,女性的身份比起男性依然顯得弱勢。「當對方直接與我說,他們期待的是一個至少35歲以上的男導演。」陳蔚爾說起某次自己面試的經驗,「這樣充滿階級、性別意識的標籤,讓我無法接受。」當這個世界充滿各式各樣的標籤,好似所有人都可以依某種標準去區分成不同的族群,非黑即白的二分法將人貼上了各種標籤,而陳蔚爾認為此種方式是無法正確地認識到這世界的。她放棄了陳曉玲這個陪伴她長年的名字,在電影職場上化身為陳蔚爾。排除性別的因素後,她希望自己是因為作品本身的出色而被人看見。
陳蔚爾身為一個女性導演,至今依然時常被人要求化妝以顯得成熟、專業,而她不禁想問:什麼時候女性導演的身份能被大家所熟悉而接受?
(交點故事人:Aki Chiu)
來看看蔚爾當天精彩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