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全世界成長速度最快的科技公司,關於它為什麼會成功?已有太多的分析與解讀。
身為小米公司的董事長,雷軍自述,除了「專注口碑極致快」七字訣外,外在環境的時代機遇、製造紅利與消費紅利,加上公司內部對於系統性的創新不遺餘力,塑造了今日的小米,在一個極度競爭的紅海市場,能夠在短短的五年時間取得亮眼的成績。
同時擔任中國全國人大代表的雷軍,在兩會期間,難得大方暢談小米的成功之道。以下為雷軍受訪的精華摘要整理:
「去年我們的小米做得真的非常不錯,我覺得小米作為我們在中國創辦的一個年輕的創新公司,在過去的幾年里面,成為了全球成長速度最快的科技企業之一,我真的感到非常的自豪,這是五年前我在創辦小米的時候真的沒有想到這麼快,短短不到五年的時間成長到這樣的規模,也超乎了我自己的想象。
我後來總結了一下,我覺得主要是兩大原因,第一個是時代機遇,這就是我一直講的「風口理論」。小米到底占住了哪些時代機遇呢?我也簡單的總結了一下,互聯網的紅利,過去15年互聯網的基礎設施的建立,我們高度依賴電子商務,高度依賴社交媒體,其實,小米的成長和社交媒體的成長是同步開始的。
第二點,我們高度依賴製造紅利,如果沒有過去30年改革開放的成果,讓中國已經是全球的製造中心,我覺得小米是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的。其實今天的這個產業分工,小米是負責研發、營銷、服務環節,不負責製造。這種很先進的模式,如果沒有中國已成製造大國,這也是完全做不到的。所以,像我們的製造都交給了英華達和富士康來代工。所以,這裡我要感謝小米上千家供應商的通力合作。
第三個,就是消費的紅利,就是中國的經濟水平的提高,大家收入提高以後,對產品有更高品質的要求,我覺得這一點看得非常的清晰。所以,我自己覺得小米的成功取決於這三大時代機遇。
同時,我覺得如果大家深入去研究,就小米在一個極度競爭的紅海市場,能夠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取得這樣的成績,背後最核心的原因是它系統性的創新。
我覺得最核心一點的是,過去的幾年裡面,我們高度的尊重了消費者體驗,這是我們在講群眾路線、活的系統、快速反應、流程優化、竭盡全力做好產品。
系統性的創新,我們是從技術、研發、生產、營銷、服務全流程去創新,過去我講的比較多是向沃爾瑪學習,要成為全球運作效率最快的企業。
我覺得因為今天的工業發展到今天的狀態以後,很少有任何一家公司能把智能手機或者一個大的產品從頭到尾做完。所以,往往在自主創新的前提下還有集成創新,哪怕是蘋果也用了高通的芯片,也用了富士康的代工,也用了夏普的螢幕,它其實是一樣的。
我們五年前是一家非常小的公司,如果我們沒有這些世界頂級公司的背書,很難的,因為曾經小米就是很小的公司,其實當年我們獲得跟他們的合作也花了巨大的代價,非常不容易。
再一點,也跟小米的整個DNA和宗旨相關,就是不惜任何代價做好產品。
四五年前,中關村一家小公司,十來個人,做一款手機居然全部用的是世界級供應商,大家想想這裡面的難度。所以,我覺得中國製造想變成中國品牌,想走向世界,就得有用最好的原材料做最好的產品的決心。
過去30年,中國的工業一再強調成本控制,其實成本控制過強以後,勢必導致偷工減料,這也就是我們為什麼中國產品普遍壓力的問題之所在。所以,我在創辦小米時候,我認為一定要不惜任何代價用最好的供應商、最好的材料,這樣我們才有機會做出最好的產品。所以,這就是小米的宗旨。
我們的的確確在做產品上下了非常大的功夫,比如說我們白天都在開會,昨天晚上我在跟同事們討論我們新的產品時,每天晚上都討論到凌晨一兩點。
為什麼說小米是互聯網公司?因為它的基因是互聯網。互聯網最核心的其實就是用戶體驗,互聯網公司的這種扁平化結搆,它和用戶的距離很短,使它有機會聽到用戶的聲音,根據用戶的意見快速反饋。
我一再談,我說互聯網其實就是群眾路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相信群眾,依賴群眾。小米就是把這套模式做到極致,它非常願意不斷的傾聽大家的聲音,我覺得這在用戶體驗上是做的第一件事情。
第二件事情,小米的產品非常少。比如說傳統手機公司一年做50款,我們一年只做三四款手機,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用這些手機,有問題的話,我們一定比消費者更早知道,所以第二點是專注。
再者,小米找最優秀的人、找最優秀的供應商合作,然後用最優化的流程,不惜代價做研發。這是我過去一直講過的。我們最早的有一百多人,四五年前絕大部分從摩托羅拉來,所以我們差不多有200多人是從數家核心的跨國公司來,所以我們在找人上不惜任何代價。我們找的供應商大家也看到了,基本都是世界級的。我們在研發上是不惜代價,我以前舉過一個例子,像我們第一代紅米的時候,我們同時做了兩款,第一款是做了40萬台不要了。其實在內部這樣的事情很多,做得不好就全舍掉了。
哪怕像小米電視一代,我們都考慮是不是不上了,當然這個產品體驗很好,主要是當時成本有點貴,我們在考慮是不是砍掉重做,所以在小米內部把一個產品砍掉是很經常的事情。我們不會終究說這個產品差不多就上了,我們做得不好完全可以淘汰。
小米Note其實是去年年初重做的,我們覺得不好,去年年初又重做,到今年1月份發貨。我記得小米Note第一次發貨時間計划是去年4月,後來改到7月,真正上市是今年1月,做一款好的產品是很不容易的。像我用的第五個版本,工程機叫P4,我其實想說,你只有不惜代價做產品,才有機會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