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走出小人射程外 余秋雨談君子之道

文學大師訪台

陳虹瑾
user

陳虹瑾

2015-03-03

瀏覽數 41,450+

走出小人射程外 余秋雨談君子之道
 

還在苦惱如何防小人嗎?文學大師余秋雨今天在「良善社會˙君子之道」演說中暢談君子魅力與品格教育重要性,聽眾問他如何防小人?余秋雨說,下策是強大自己、打敗對方;中策是以自己的成績使小人後悔、讓對方拍你馬屁;上策則是「走出小人的射程之外」,讓對方的劍打不到你、槍射不到你。

余秋雨應《遠見雜誌》與新北市政府教育局邀請,談君子之道,省思現代社會的浮誇,盼喚醒內在價值歸屬。這場演說今天在新北市政府多功能集會堂登場,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新北市副市長侯友宜、文學家白先勇皆出席致詞。主辦單位統計,共有1200名民眾報名參加,現場反應熱烈,余秋雨也大方與聽眾互動,開放民眾提問、替書迷簽書。

余秋雨在演講中提及,大陸遊客對台灣和日本有好感,是一種「禮的沈澱」,讚台灣是個好地方,既有古代的優美,又有現代時效的禮節。談到君子與小人的戰場,余秋雨則感嘆,每個人的身上都有君子和小人的因素,自己也曾差點成了小人。

他回憶,擔任上海戲劇學院院長初期,其他學校傳出火災、食物中毒案件,他會開會檢視自己學院的狀態;但到了後來,「我競爭的學校發生問題了,我暗暗高興,這就是小人思維!」他坦言,自己臉上雖然沒笑容,但是心裡有點高興,這讓他立刻反省,意識到這「官若再做下去,小人心態可能免不了」。

走出小人射程外 余秋雨談君子之道_img_1至於如何養成君子?從品格教育出發,余秋雨從現代意義談君子之道,以下為重點摘要:

首先,君子之道的起點是「德」。他解釋,君子應利人、利他、利天下,而不是自身利益。此外,他引孔子格言「君子成人之美」,小人則相反;強調君子應該與人為善;而小人看到美的東西,一定會動另外一種腦筋。

其次,人際關係。他再引孔子格言「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以及「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指出君子之間雖有不同思考模式,一切禮節和應對卻很周到;小人則是表面和氣,私下暗鬥。簡言之,君子是一個又一個不一樣的人,小人則是每個看起來都差不多的人。

第三,中庸的思維方式。他解釋,現代青年對「中庸」一詞可能有誤讀,誤以為中庸就是「沒有態度、沒有觀點、兩面討好、像麵團一樣的人」;然而中庸本質是反對一切極端主義。他期許青年,選擇一條合適的路,不要走極端主義。有諺語說「離佛一尺即是魔」,余秋雨說,中庸之道則是體現「離魔一尺即是佛」。

第四,坦蕩的外貌。所謂「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小人的憂愁一定比君子多,因為「成人之惡,動腦筋要動很多」。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余秋雨也提醒,在君子的養成之路上,有可能落入陷阱。兩大陷阱應該注意,一是錯誤的友誼,二是名譽被攻擊。

他提醒,不好的友誼就如莊子口中的「甘誼」,看似甜甜的酒,其實可能害君子變成小人。此外,若遇饞言攻擊,「一定不要跟小人鬥」。余秋雨說,自己的叔叔在文革中自殺,以為可洗刷罪名,結果被說畏罪自殺,「死了也是白死」。他期勉聽眾,當自己名譽受侵害時,不要想得太嚴重;但是別人受侵害,應該挺身而出。

走出小人射程外 余秋雨談君子之道_img_2(由左至右分別為文學家白先勇、余秋雨、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王力行)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