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菜鳥移民》(Fresh Off The Boat)劇照。)
從小就覺得自己應該躍上電視螢幕、讓自身故事廣為人知的人應該不多,真正做到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不過,32歲的美國台裔名廚黃頤銘,卻真的做到了!
由黃頤銘自傳改編而成的情境喜劇影集《菜鳥移民》(Fresh Off The Boat),2月10日晚間在美國廣播公司(ABC)正式播映,一口氣吸引到將近600萬名觀眾收看,以1.7%的收視率,成為同時段喜劇節目冠軍。
《菜鳥移民》劇情講述主人翁Eddie Huang一家,在佛羅里達州經營牛排館所發生的故事。劇中用詼諧逗趣的手法,呈現亞裔移民與美國南方居民之間的文化衝擊,例如就讀國小的Eddie因為帶了母親準備的中式炒麵到學校當午餐,竟被同學們以為是蟲子,一度遭到排擠。
這類情節顯示,擁有最多外來移民的美國社會,至今仍充滿各種文化衝突與矛盾,不僅引發許多亞裔移民的共鳴,在整個美國社會都造成很大話題。
而螢光幕背後真正的Eddie Huang,也就是黃頤銘,當過律師、廚師、企業家、名嘴以及演員,一生確實非常傳奇。
他從小按照父母期許讀書求學,拿到律師執照,成為白領菁英,卻不久就被裁員。之後他開始走一條與眾不同的路,不顧家人反對,轉行當廚師,更大膽在租金高昂的曼哈頓下城開設台式刈包店「Baohaus」刈包店。
「Baohaus」命名來自德國藝術名校「包浩斯」(Bauhaus),也有中文的「包好吃」之意。餐點除了一個4美元(約126元台幣)的道地台式刈包外,黃頤銘還研發「炸雞包」等創新口味,沒想到大受年輕顧客歡迎,一舉爆紅。
打響知名度後,他先在2011年成為美國烹飪頻道美食節目「Cheap Bites」的主持人,又在2013年出版個人自傳,接著旋即被ABC電視台看上,翻拍成影集。
「我從小時候就想,我們家應該上電視,應該讓大家知道我們的故事」,黃頤銘接受美國《時人》(People)雜誌採訪時說。
甚至就連當初開刈包店,「也是想要有個發聲的平台」,黃頤銘說,開店以前,他覺得自己在社會上是沉默無聲、沒有發聲管道的一群,而刈包店可以很清楚地讓人認識到他來自何方、擁有什麼樣的文化。
只是令他自己也沒料到的是,這家刈包店真的讓他在短短不到兩年時間內,登上電視螢幕,從名廚變名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