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知名大廠檢驗都靠它!發光魚小兵立大功

水中銀研發獨門檢驗技術,有如現代版驗毒銀筷

黃漢華
user

黃漢華

2015-02-07

瀏覽數 26,500+

知名大廠檢驗都靠它!發光魚小兵立大功
 

古時候,皇帝吃飯之前,太監要先用銀筷子檢查菜餚有沒有毒,進入21世紀,生活環境充滿各種有毒物質,食品、日用品、衣服檢驗之後,經常發現有毒。香港水中銀公司把螢光魚、斑馬魚當成毒物檢測劑,有如把這兩種魚當成現代的驗毒銀筷。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世界上有上萬種化學物質,但是,透過現有的檢驗,發現食品、日用品的化學毒素,只是冰山的一角,也就是說,我們每天會吃進多少毒素?那些毒素?自己都不知道,儀器也未必能檢驗發現。

中興大學食品及應用生物科技系榮譽特聘教授方繼統計,國內1999年到2013年共發生4560件食品中毒事件,但是,只有39.5%能查出原因,主要是細菌造成,其餘六成無法查到原因。

水中銀公司培育基因轉殖的螢光魚,用來檢測塑化劑、農藥、雌激素等慢性毒素,創辦人陳子翔表示,將螢光魚胚胎與檢測的食品、日用品放在一起,螢光魚遇到有毒物質,就會發出綠色螢光,亮光愈強,表示毒性愈高。

他們還將斑馬魚放來檢測急性毒素,魚胚胎在有毒物質中,48小時內,如果發育異常,在頭部或尾部出現腫塊或腫瘤,心臟有水腫,也表示檢測物質有毒。

陳子翔說,螢光魚和斑馬魚的基因與人類相似度達89%,這項方法能成功檢測上千種有害物質,而目前常見的檢測方法只檢測5到10種,可以彌補不足。

這項獨特的檢驗技術主要由水中銀公司技術總監陳雪平發明,她原本任教於香港城市大學,擁有超過十年的檢測經驗和毒理學研究。陳子翔發現陳雪平的技術具有商業價值,說服她離開學界,一起創業,在2011年成立水中銀公司。

陳雪平的研發技術已拿到歐、美、大陸專利,萊雅、諾華藥廠、雀巢食品等國際廠商也委託水中銀檢驗產品。陳子翔說,由於國際間食安事件頻傳,他們在2014年開始獲利,營業額比2013年成長一倍。

由於台灣近年屢次傳出食安危機,陳子翔來台灣尋找商機,由此可見,安全檢驗已成為一項絕好的生意。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圖片提供:水中銀國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