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的選情未曾如此受到矚目。今年立委選舉,澎湖是唯一國民黨未提名,而開放競選的選區;同時也創下澎湖有史以來,全縣性選舉國民黨不提名的紀錄。
兩位國民黨候選人,一位是歷任多項黨政要職,具大學教授資格的現任立委陳癸淼;一位是澎湖旅居高雄,活躍於商場二十餘年的營造業鉅子林炳坤。
土牛鬥金牛
一向被國民黨列為超級安全戰區的澎湖縣,今年依然沒有強勁的反對黨挑戰者,但兄弟鬩牆的結果,已引起地方上不小的震撼。
九月中三天中秋連假,馬公機場及馬公港一號碼頭,依舊湧進上萬的返鄉遊子,只是今年過節的氣氛特別不一樣;在機場、碼頭排班等候的計程車,三分之二以上都在後車窗上貼了「林炳坤向您問好」字樣;而候選人贈送澎湖民眾兩卡車的月餅,也使今年家家戶戶問候的第一句話是:「你家收到月餅沒?」
早在雙方成立競選服務處之初,陳癸淼即力邀環保署長趙少康、立委林正杰助陣;會場中「堅決反對金牛,全力支持土牛」的紅布條,迎風飄展。林炳坤則率領上百人的助選團,宛如迎神賽會般,繞行馬公市區,沿途鞭炮聲震耳欲聾,四散的文宣口號是「不結黨營私,擁護李總統」。
「金權政治」、「主流與非主流」等時下最敏感的政治議題,首度登陸澎湖。
全台灣最窮(年地方稅收僅九千萬)、平均國民所得不及台北市一半的澎湖縣,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會成為金權政治的主角之一。
打從今年四月起,澎湖民眾即嗅到與往常不同的氣息。「因為有隻「金牛」要參選啊!」提起選舉,這是地方人士普遍共同的答案。
甫從軍中退役,服役期間曾擔任澎湖建國日報記者的徐寶寰清楚記得,這位自稱「一張白紙」的立委候選人,為打響知名度,已從不斷的拜會、送禮、請客「展現了他驚人的實力,」每位記者、村里長都收到一台「尚朋堂」電磁爐,而招待記者吃飯、村里長辦自強活動,也成了例行公事。」選戰尚未開打,一波波的送禮攻勢,卻已綿密不斷地展開。
財力居劣勢的陳癸淼,是較隱而不顯,茶葉、手表、對筆等禮貌性地拜訪樁腳;林炳坤則是明目張膽,電磁爐、電算機、每座廟巨額的香油錢、計程車的車窗標語、新聞媒體二十至三十萬不等的廣告、教師節全縣每位教師一副對筆……。尤其中秋送月餅,數量稀少的土產「綠豆凸」對上一萬兩千盒的「義美」月餅,相形見絀。
選舉送禮、請客在台灣本島司空見慣,但在澎湖如此大手筆且全面性,卻是頭一遭。
情、錢、義
三年前,立委陳癸淼花八百萬,拿了百分之七十五的得票率。當選後,再花一百萬印兩萬五千份的月曆,以答謝選民。「當時我是靠文宣、形象來贏得選舉,但今年有了強勁的對手,」他身著一襲唐裝,神情略顯激動地說:「我決心要和金牛鬥到底。」
六年前,國代許水神花五萬元贏得黨內初選,最後普選與民進黨及無黨籍三人競爭,也只花了一百萬,「當時很省,我們是君子之爭。」他原本計畫今年轉戰立委,但見選風如此,已有退堂打算。
事實上,去年二屆國代邀舉,已為金錢介入選戰,開了一扇大門。
「兩位國民黨國代候選人,以一票五百元為基準,平均一人花費都在三、四千萬左右,」一位地方記者一邊喝著茶,一邊交代絕對不能透露他的名字說:「兩人甚至以電腦連線配票。」去年國民黨大獲全勝。
「為什麼回澎湖參選?因為他看中澎湖好買票!」無黨籍縣議員許麗音認為民眾已被養成一種慣性:「我不放棄從政,但基本前提是,我要有錢。」對於這樣的選風,她頗為宿命。
若就澎湖選民結構及民風分析,買票風氣自有其成長的條件。一般而言,地方人士將影響澎湖選情的要素歸於三個字;情、錢、義。
澎湖面積一二六平方公里,與台北市旗鼓相當,卻切割成六十四座島嶼,其中僅三成為有人島。當台灣人口突破兩千萬之際,二十餘年來澎湖人口不升反降,目前只有九萬餘人。
地小、人少、交通不便,島內通婚率高,加上宗親、師生情誼,長期以來,澎湖選舉以「情」字掛帥。「基本上澎湖選民架構,仍維持原始的部落型態,」一位省黨部高層黨工觀察澎湖選情多年,認為人緣、地緣、血緣掌控了選情。
立委陳癸淼為湖西鄉西溪人。三年前他出馬競選,「全村總動員,一票都沒跑掉,」西溪村辛姓村幹事描述。
林炳坤為澎南時裡人。他成立上千人的後援會,時裡人為當然會員。時裡里長陳水勝不談金錢攻勢的傳聞,他認為:「感情卡要緊。」
「情」是基礎架構,但真正讓此架構產生串連,選舉時發揮作用的都是「錢」。
選啥人攏同款啦!
長期觀察台灣選舉文化的社會學者高承恕表示。通常樁腳買票超過三成都會有獎;但在民風純樸的澎湖,「可達六成,」中國時報駐澎湖記者李翰斬釘截鐵地指出澎湖與本島的不同。
澎湖人口外流嚴重,九萬餘縣民中有業人口僅四萬四千人,其餘多為老人、小孩。就業人口中農、漁、製造業占六成,軍、公、教不及三成。民進黨澎湖審委會黨工呂振東表示,留在當地的不是老人就是漁民,這樣的選民層次當然好買票。目前澎湖民進黨員僅五十餘人。
海岸線長達三二0公里,漁業是澎湖的命脈。已過中秋,太陽依舊毒辣,雖近中午,龍門港的漁民都沒閒著。一位漁民正利用空檔整理魚具,準備出海捕魚。當問起年底會選誰,他口銜著煙,手邊抖著魚網說:「選啥人攏同款啦!錢卡早拿來,通好卡早出去討海。」簡短幾句話,卻代表許多漁民的心聲。
漁民營生於滄浪之中,履濤涉險,因此多有虔誠的宗教信仰。澎湖廟宇約一九0座,密度為全省之冠。西嶼鄉一座廟的「廟公」即表示:「拿了錢不投,菩薩會怪罪的。」在他們簡單的邏輯裡,收錢理所當然,不投送賄者才是罪惡。因此以往曾有候選人請出神明,當作「監票員」。
送禮、買票靠樁腳;在澎湖,除馬公市較具都市型態外,其餘各村自成系統,各有意見領袖,每位選民的動向都在樁腳的掌控之下。加上農會、漁會、第一、第二信用合作社在每村里都有小組長、代表,且多具雙重身分,「這是原有的結構,選舉時都發揮作用,」縣政府民政局長許文東身兼選委會總幹事,他形容這就像一張網,緊緊扣住每位選民。
不論誰勝,地力勢必分裂
澎湖公民數約六萬餘人,若以七成投票率計,可以掌握的票數約四萬五千票。一位農會職員估算,去年國代選舉普遍價碼是一票五百元,但隨著「回收率」愈高的地區,如七美、望安等離島以及黃復興黨部,也可能漲至一、二千元不等。
今年選情緊繃,一般估計基準是一票二千元的「天價」,若全面性買票,也只需九千萬。在選舉動輒上億的今天,並非一筆大數目。
當然,部分地方人士寄望不及三成的公教人員,發揮「義」的精神,選出澎湖人真正需要的民意代表。
具危機意識的地方人士無法想像,純樸的澎湖選風,竟會變成這般模樣。有人擔心,澎湖將淪為金權政治的殖民地;有人憂慮,土生土長,專心經營基層的地方型政治人物,將無法「出頭天」,除非與大財團掛勾。而更令人擔憂的是,雙方面一番廝殺之後,澎湖原來平衡的政治生態,將面臨巨變。
不同於本島許多縣市有世襲、壁壘分明的紅、黑、黃、林等派系,澎湖派系不明顯,僅為政治人物階段性利益的結合。「看誰掌握的樁腳多,誰就能掌控地方政情,」一位林炳坤助理分析。
三年前立委陳癸淼、縣長王乾同、省議員許素葉三人同時當選,宛若鐵三角。台澎雜誌社長歐文名透露,今年,挑戰者林炳坤也推出另一批組合。隨著選戰逼近,地方上的政治人物亦紛紛表態是誰的擁護者;如同一堆被拆散的積木,澎湖的政情面臨另一次的排列組合。
「今年雙方勢均力敵,不論誰勝,地方勢必分裂,」一位縣府官員望著窗外湛藍的天,對於澎湖的未來猛搖頭。
中央型還是地方型立委?
在立法院堪稱重量級人物的現任立委陳癸淼,任期內曾力促「文化藝術獎助條例」通過而備受矚目。此次未受提名而引發一連串猜測:主流打壓非主流?得罪李登輝?國民黨向財團低頭?
若深層探究,陳癸淼平日勤於議事,未能深耕基層,而使挑戰者有可乘之機。
一位地方記者陳述他三年來所見:「服務處在那裡?經常王縣長、許省議員在的場合,就是看不到陳委員。」
「當了三年,我們西溪村建設也沒比較好,」一位正在曬高梁的村民指著門前凹凸不平的馬路表達不滿。
「新國民黨連線?不好啦!咱澎湖人都是本省人,不通和外省人掛勾,」一位計程車司機對新連線似懂非懂,他的後車窗就貼著「林炳坤向您問好」七個大字。
「澎湖就是要地方性的立委,他就是沒有基層,我才有參選空間;如果面對王縣長、許省議員,我砸再多錢也沒用,」林炳坤剛結束應酬,略帶酒氣進一步攻擊:「澎湖人水準低嘛!不認同你這教授。」
一位中央民代應該致力議政改革或是勤跑基層,沒有人能告訴他們答案,但屈就於政治現實,似乎是最佳生存之道。
澎湖古有「仙聖之島」的稱號,開發比臺灣本島早四百年。但是面對一畦畦的廢耕地、一幢幢傾頹的姥枯石屋,一批批外流的人口,澎湖卻有一股掩不住的悲情。好不容易三年前擁有一席屬於自己的立委,如今即成為引發地方分裂的一顆定時炸彈。
什麼樣的立委適合澎湖?是具學者形象,從事議事改革的中央級立委?還是引進財團,全心致力地方建設的地方型立委?年底選舉,是考驗澎湖人智慧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