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餐廳裡的「放山雞」隨意在露天用餐區走動)
時間過得飛快,住在荷蘭已過10個年頭了。但對於荷蘭人的生活方式和做事待人的態度,我每天依然有新發現。當然不是每次都是好的,正面的; 但的確有許多有趣,不一樣的生活態度,讓我很有感觸。於是整理了一下筆記,把最近看到的分享給大家:
購物哲學
在荷蘭,連鎖超市廣泛分佈在各大城小鎮,大家依賴它們取得每天需要用到,吃到的商品。尤其,在挑選肉品時,我甚至只到某間超市,單純因為我覺得他們架上的的肉,看起來比較新鮮,種類較多。但不久前,陸續遇到一些荷蘭朋友,他們說買肉絕不去超市,只在家附近獨立經營的肉鋪店購買。他們說,通常會先向肉鋪老闆詢問相關資訊,像是肉是從哪來的?動物生前的生長環境如何?怎麼屠宰?運送過程?……在了解清楚後,才決定是否購買。而通常一買就成忠實客戶,更不會為了方便而轉回超市。
最近又遇到我家樓下一戶鄰居,是兩家肉鋪店的老闆,在電梯裡聊到這個話題。他說,大部分肉鋪店的肉,從源頭到最終客人手上,過程簡單快速,肉質自然鮮美。他也常仔細告訴客人,讓大家知道他們買的,吃的是怎麼來的,這是客人購物的基本權利。反觀超市裡的肉,大公司處理過程,通常是不公開,誰能確保精美的包裝背後,為了業績報表,食品安全仍控制妥當; 且每天供應量這麼龐大,誰又能確保這些動物的生長環境和條件是不違背自然。
(圖:有機市場裡的蔬菜攤。老闆說合作的農夫們會聯絡他,去收集收成的當季蔬菜。)
(圖:馬鈴薯攤,現場展示不同品種,袋子上註明產地和生培植過程。)
一直以來,只要是來自知名品牌/公司的產品,我們通常全盤信任他們是為了我們(消費者)好,而提供對我們好的商品,不疑有他。但在一連串食安事件中,我漸漸領悟這些荷蘭朋友的購物哲學,先對商品了解:是誰做的,哪裡來的,怎麼做的……再決定購買與否。這無非是身處唯利是圖,不管良心何在的現代生活中,一種自保的方式 (即便是在荷蘭)。是時候該把購物的責任和權利從廣告公司,和這些掛羊頭賣狗肉的公司拿回到自己手上了!
(圖:不加任何香精調味的麵包攤,是當地相都受歡迎的麵包店。)
(圖:農場裡賣的起司,種類齊全。還可以參觀工廠製程。)
(圖:不起眼的二手店入口。)
舊物新用哲學
前陣子走到一間店,如果不是外面招牌上大氣的寫著 『5000件設計師燈俱』,應該很難會有人提起勁遠離大馬路,到這麼偏僻的地方吧。抱著一試的心情,東張西望終於找到店門口,一走近才知道找到一座寶!挑高二層工業舊式建築裡,從頭到腳,從裡到外完全掛滿了來自不同年代的的舊燈俱,像是彩繪玻璃Tiffany燈,或法國Jielde 燈 loft, 或丹麥設計大師 Verner Panton的多件作品……。中間還雜放了舊桌椅,舊鐵櫃,舊時鐘,舊風扇.. 就像是一本活的設計史一樣,逛起來無比過癮!
(圖:整屋子的二手燈具,家飾。)
老闆是位有個性又和善的老先生,手藝也很好,我們最後心血來潮,請他幫忙製做一個衣架,選了一塊他從阿姆斯特丹het Ij 河邊撿到的舊浮木,釘上從50年代淘汰的舊火車車廂上的吊衣掛鉤,簡單成型,獨一無二,為我們家增添另一個「舊物成員」。
在歐洲很容易遇到跳蚤二手市場或商店,無論是二手服飾,二手傢俱,二手書報,或是古董汽車,古董老房……幾乎任何東西都找得到二手,古董的。很多喜歡買舊物的朋友說:隨著歲月留下來的每一條刮痕,每一片銹跡,都記載一段段有趣的老故事,再重新整理過,又是漂亮無比。這種舊舊的美,是新物上找不到的……。
(圖:對於欣賞舊東西的人來說,這裡是座大寶山!)
(圖:好美的舊椅子,這種舊舊的美,是新物上找不到的。)
(圖:黑板上是老闆和客人討論如何將燈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