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外界總是認為網路多是偏激的意見或謾罵,使用者不是學生、就是宅男,不過,這種刻板印象對於現在已不適用。
網友所關注的議題到底有哪些,問問目前躍升社群龍頭的痞客幫(PIXNET),應該可以知道,從現在的450萬名會員中讓數據說話。
痞客幫創辦人更是道出,「我不是請使用者告訴我什麼,而是直接觀察他的使用行為」。
但傳統媒體喜歡從臉書或PPT上來創造新聞,難以判定只是少數人霸占主席台,或是用麥克風放大音量的偏差現象而已,那些背後「沉默的多數」究竟在想些什麼呢?
透過網路社群來更精準抓住民意,是各界必須要修習的一門課,否則推動再多的政策,依舊是無法對症下藥!
(文:Wayne/圖:flickr OTA Photos)
【原文節錄】
透過社群平台精確分析,民意不再如流水
過去,廣大網友就像沉默的多數,找不到方法去了解他們關心的焦點,讓企業與政府大傷腦筋。現在,透過資料分析方法,網友的面貌已愈來愈清晰。
如何解讀網友想法,如何面對網路上批評聲浪?是時下政府官員與企業高層最傷腦筋的事情。對此,全台最大社群平台痞客邦(PIXNET),已彙整出網友互動的因應心得。陰晴不定的7月天,來到民生東路痞客邦辦公室,裡頭員工多是年輕面孔,兩位受訪的共同創辦人也才剛滿30歲。
訪談間,創辦台灣第一個搜尋引擎蕃薯藤、目前擔任痞客邦執行董事的陳正然不經意從門外路過,「他常說自己是第一代網路創業者,我們這批小伙子已經是第N代了,」留著一頭俐落短髮的痞客邦技術長朱皇韋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