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國家電影中心成立記者會,文化部長龍應台、新北市長朱立倫,以及國家電影中心的董事侯孝賢、李烈、王童、王小棣、杜篤之等人皆出席)
電影,有沒有可能成為台灣的下一個希望?外界期待已久的國家電影文化機構「國家電影中心」,文化部於28日宣佈正式成立。
近年來,台灣電影產業逐年攀升,產值自97年至101年每年成長20億,複合式成長約12%;電影製作公司則從98年的235家,成長至101年的446家;國片觀影人口則突破360萬。然而,目前的「國家電影資料館」,卻只是位於青島東路老舊商辦的一層樓,空間狹小,且僅僅著重於「資料保存」的功能,比起國外許多電影常設機構來說,顯得單薄許多。
然而,未來將變得不一樣。文化部長龍應台表示,「未來國家電影中心除了原有的電影資料典藏功能以外,將擴大為具有推廣與教育功能、海外市場擴展與市場分析調查功能,將電影產業的上下游整合,化整為零。」
國家電影中心的土地,由新北市提供,位於新莊文化部附近,佔地2.6公頃,有1萬2000坪的樓地板面積,可容納3500人的劇院、辦理講座與課程的教育中心、電影商品商城與戶外空間,成為一座完整的電影主題基地。新北市長朱立倫笑說:「那塊土地市值100億,這代表新北市願意為電影付出!」目前,國家電影中心預計今年下半年招標,明年開始動工。
國家電影中心的董監事, 包括侯孝賢、王小棣、李烈、王童、杜篤之等,都是資深電影內行人,各界賦予很高的期待。
侯孝賢說,未來他最在乎的是教育推廣這個功能。「小孩是台灣的未來!只要從小能接觸電影的孩子,不管從事哪種行業,思考一定會不一樣!」他舉例,自己從小就喜歡看小說、看電影,只要有電影院,他就算沒票都有辦法「爬」進去,才讓他有現在的創作能量。而法國的小學生從小就看電影,有許多的公播版到小學放映,電影素養成為生活重要的一部份,也成為法國產業重要的一環。
未來,國家電影中心也將特別設置「電影數位修復中心」,預計每年修復5至10部經典國片。金馬影后、湯臣影業負責人徐楓,也響應搶救老電影計劃,一舉捐出510萬修復胡金銓的代表作《俠女》。
文化部長龍應台表示,電影就是台灣的文化名片,當她到歐洲訪問時,國際人士一聽到侯孝賢、蔡明亮、李安、楊德昌都對台灣大大讚美,希望未來透過國家電影中心,「把零散的努力集中,匯聚電影為國力!」
(圖片提供: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