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立意良善卻引焦慮,為什麼「已讀」就要回?

【時事話題】

魯皓平
user

魯皓平

2014-07-29

瀏覽數 290,950+

立意良善卻引焦慮,為什麼「已讀」就要回?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智慧型手機愈來愈發達,從前傳簡訊溝通訊息的時代,已漸漸改為通訊軟體互通有無,科技愈進步、溝通遇方便,但立意良善的「已讀」功能,卻無形之中造成許多人的困擾。

在LINE非常風靡的日本,許多曖昧中的女性非常介意男性友人已讀不回的狀況,深怕自己是不是說錯了什麼話、得罪了他最在意的點、或是擔憂自己不夠風趣,無法開啟更多的話題,甚至有許多女性因此去求助心理輔導。

而對於日本中小學生,「已讀不回」更是大忌,甚至等同於學生口中的「犯罪」行為,若晚上沒回訊息,隔天往往會成為學生間興師問罪的話題。在職場上,若接到主管的訊息而未能在第一時間「已讀」並回覆,很可能隔天到公司便會飽受一頓冷嘲熱諷。

為什麼我們要侷限於「已讀」,而失去原本的生活重心呢?

已讀不回,很可能是因為對方真的在忙而無法回覆、或看了之後根本沒時間回、不知道該回些什麼,甚至根本就覺得不需要回。

男女曖昧間,更有彼此的堅持,深怕太快回了訊息就失去高度,也怕回應的不夠有趣而頓失風采,因此彼此間更會在意已讀與不讀的問題。

更有許多人為了不要造成對方有顯示「已讀」的困擾,明明有看到顯示的訊息,卻不點選,或希望等想到話題再回覆,刻意假裝沒有讀過的結果,也讓人在使用習慣上徹底改變。

在LINE、WhatsApp出現以前盛行的Yahoo即時通訊、MSN時代,因為並沒有所謂「已讀」的功能,所以通常在收到訊息後,都必須回覆「OK」或「好」來表示知悉。通訊軟體在當初設定的初衷,便是考量到這點不便,才開發「已讀」的功能,來代替不方便回覆時,表達收到訊息的方法。樂觀一點的人更會想,「這樣很好,因為我看到對方已經收到了,所以我不需要再打電話確認。」

但這立意良善的初衷,卻因為使用者的多心多慮,而引發眾多「已讀不回」焦慮症。事實上,若每個人都要做到已讀必回,那訊息恐怕沒有發完的一天。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我們應該轉換心態,不該去在意已讀功能的存在與否,更別去管對方有沒有回覆,如果真的有重要的事情,直接打電話反而能有更明確的結論。

與其在網路上卿卿我我,搞的與對方曖昧不明,倒不如直接約對方出來聊天,也許會有更完美的結果。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