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經濟/不安定的安定政策

林全
user

林全

1992-07-15

瀏覽數 14,800+

經濟/不安定的安定政策
 

本文出自 1992 / 8月號雜誌 教育,下一代會更好?

一般經濟學教科書裡,經常會介紹一項有名的「蛛網理論」。大意是說,像農產品這類市場,因為有生產期間存在,所以一旦發生天然災害,造成供給減少、青黃不接的結果,必然導致價格暴漲,於是引起農長大量栽植。但是,等到所栽新品上市,卻又供過於求。導致價格暴跌;結果,農民失去了栽植興趣,下一期的產量就會銳減。可是,這又導致了價格的暴漲,引起農民再度的搶栽。如此循環不已。所以,農產品的價格總是不安定的,它就好像螂蛛網一般,總是繞著網內核心,上下打轉。

愈益反損

於是,聰明的人開始對市場經濟失去信心,他們嘗試利用行政力量,或者所謂的經濟政策,去干預市場的不安定現象乃不過,這些追求穩定的政策,動機儘管良善,卻可能昧於事實,以致帶來更大的市場不安定的結果。

譬如,我們政府近年來採行的匯率政策,優是很好的例證。由於貿易順差長年持續存在,導致外匯市場因為台幣升值而出現不安定現象。同時,台幣升值使出口商由出口取得的外匯收入,換成台幣收入愈來愈少,因而對決策當局形成壓力。於是,追求匯率穩定,乃成為決策官員一再強調的政策目標。

可是,追求匯率穩定,其實未必可以穩定匯率。因為,台灣長期的貿易順差,其實是生產力或競爭力相對於國外提升的結果。台幣升值只是反應批一結果,如果政府力圖穩定匯率,則出口的擴張勢必因台幣味升值而顯得更多,貿易順差與外匯累積也勢必因而增高,結果反而迫使台幣面臨更大的升值壓力。所以,今天的穩定匯率政策,只是換來明天的匯率更不穩定而已。

其次一個明顯的例證,便是公營事業的調價問題。例如,最近為了避免引起國內通貨膨脹升高,政府似乎刻意採取限制多項公營或公用事業的價格調升政策。殊不知在遲早要漲價的心理下,銷售商將趁著廉價,而採取能屯積就屯積的策略。消費者則也會因為廉價而過度消費。於是市場需求擴張更高,導致價格仍將上升,甚至上升更多的結果。非但如此,政府也將因為不堪廉價政策的補貼,造成財政負擔,使未來提供公共服務的品質或數量,也勢必降低。

有遠見的農民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其實,市場價格的不穩定,有時就是一種達成穩定的必經過程。就以前述「蛛網理論」下的農產品市場而言,連續幾季的供需失衡和價格波動,便自然會吸引一批有「遠見」的農民,在農產品價格暴跌時,根據過去經驗而預期價格終將暴漲,因而不會放棄栽種,於是供需終將平衡,而價格也會趨於穩定。反倒是那些違背市場法則的安定政策、往往成為市場價格始終不穩定的根源。

(林全為中華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