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季是除權息旺季,投資人該不該參加除權息?
由於「股利可扣抵稅額減半」新規定將在2015年上路、2016年正式實施,趕在這之前,企業為了幫大股東節稅,紛紛在今年分發高額股利。預估此波除權息,大盤會蒸發280~300點,而上市櫃公司將配發的現金股利則將超過8800億元,可望有末代除權息行情。
但要參加除權息前先考慮三點。
第一,企業是否在除權息之後,基本面夠好還有能力填權息?否則投資人將賺了股息,賠了價差。
再者,可扣抵稅額有多少?實施兩稅合一制後,公司繳納的營利事業所得稅,股東可用來扣抵綜合所得稅。也就是說,如果參加高扣抵稅額公司的除權息,有機會退稅。
舉例來說,陳先生的綜所稅為5%,今年拿到A公司的10000元股利,而A公司的可扣抵稅率為20.48%,則可退稅1548元{10000乘以(20.48%減5%)};但若陳先生的綜所稅為30%,反需多繳952元{10000乘以(30%減20.48%)}。
而未來,實施股利可扣抵稅額減半之後,扣抵稅額將從100%降為50%,退稅額將再減少。
第三,投資人的股利所得若單筆超過5000元,必須繳交2%的補充保費。
華南投顧董事長儲祥生提醒,除權息之後,股價會下跌、大盤點數會蒸發,但配發的權息會進到投資人帳戶,實際擁有的股票市值不變。但若個股不被看好,除完權息後,股價反而下跌、貼了權息,那麼投資人可能賠上價差。
他建議,在看好可填權息的前提下,空手的投資人若要參加特定個股的除權息,可在除權息交易日前一、兩天再上車,避免股價每日7%的波動可能帶來的價差風險。
但若預估股價可能下跌,投資人最好在除權息之前先賣掉手中持股,避掉貼權息的損失。總之,在參加除權息之前,投資人可得先撥撥算盤,千萬不要貪高額股利,反而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