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愈向前走,力求超越的科學家都愈往「小」處著眼。
「輕薄短小」似乎已是現代科技奉行的金科玉律。而究竟要小到什麼程度?像一粒胡椒般大小的引擎?或是可以在針尖上跳舞的電子偵測器?科學家正努力將無止境的想像化為真實。專家預言,不久的未來,微型機器人將可泅泳在血液裡和病菌奮戰;工廠的生產線上將出現由一粒粒原子裝配成的精微機器。
精微科技引爆革命
正像三十年前電腦推出後引發的產業革命一般,精微機器研究漸趨成熟,「正準備引爆另一場產業革命,」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最新報告指出。
這場「精微化革命」的熱門領域是原子與分子研究,將原子、分子理論和實用科技結合的「精微科技」(Nanotechnology)已成為顯學。
目前,已有一些微型機器應用在醫療及汽車方面。
加州一家生產精微器械的公司負責人皮特森指出,新點子和新發明愈來愈多,市場也愈來愈好。該公司現在每月生產五十萬個顯微血壓計,「訂單多得讓我們負擔不了,」皮特森說:「只好放棄一些生意不做。」日本政府也嗅出了微型器械的光明前景,已投資一億六千萬美元來研發精微科技。
皮特森可說是微型器械製造業的先鋒。十多年前,皮特森發覺製作電腦矽晶片的科技可以應用在新的領域裡;矽的韌性比鋼強三倍,彈性也比鋼好,用來製造旋轉型、可移動型的機器,一定也和拿來作矽晶片一樣理想。而將矽切割、延展、鏤刻成精微器械的技術,在此同時也已在電腦專家製作矽晶片的過程中開發出來。一九八二年,皮特森就提出「矽作為機械材料」的報告,成為精微科技領域的始祖。
全美工程師正熱中於將新機械材料,如矽,應用到極致。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研究人員設計出一套特殊的精微器械,上面裝有可以夾住細菌的鉗子,能夠進入人體中直接消滅病菌。凱斯大學的工程師發明一種精微發動機,小到只有一個句點的五分之一大;利用靜電啟動後,它的轉速可比汽車引擎的最高轉速還要快兩倍。
偵測小兵立大功
這些精微器械將可協助醫生在人體細胞上動手術;此外,醫學界還寄望用這些精微器械進人血管找出病原,或是清除血管壁的凝塊。
目前已經應用在醫療上的精微器械主要是作為偵測用,例如目前世界最小的血壓計 諾瓦感應器(Lucas NovaSensor),小到可以穿過郵票周邊的小孔,醫生用它直接進入動脈來測量心跳及血壓。
精微器械還可作為超級感應器裝置在汽車上;在車禍即將發生的瞬間,迅速讓氣墊充氣,減少撞擊帶來的傷害;或是嵌在汽車輪胎胎紋裡,預警何時該剎車,甚或自動剎車……。汽車製造業及學術界正致力研究這些精微感應器,準備在一九九四年正式量產。
精微器械更大的好處是成本低廉,適合大量生產。例如,一萬六千個諾瓦感應器只需一塊直徑四吋大小的矽就夠了;一些無法到達的地方,如深海,也可以用成千上萬個便宜的精微器械連結光纖電纜,偵測、傳送訊息。
利用原、分子製造器械讓科技邁入另一個新領域,懷抱「理性之夢」的科學家正汲汲於落實夢想;不久之後,或許在身上別一粒「感覺不到它的存在」的電腦小秘書,真的不是幻想。
(取材自U.S. News & World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