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報導,由南韓首爾大學基礎科學院和美國德州大學所組成的研究團隊,上月底研發出一種全新的「電子皮膚」貼片。
這種貼片就像是刺青一樣,可以附著在手腕上,儲存並傳送病人訊息,還能接收診斷資訊。有需要的時候,也能自動將藥物透過皮膚輸送到病人體內,可以使用在癲癇症或帕金森氏症等病人身上。
這項研究成果已刊登在《自然奈米技術》(Nature Nanotechnology)。
仿生科技未來在個人健康照護領域應用潛力無窮,包含美國、瑞士與南韓在內的各國生物工程學家,現在都正投入發展這類超薄彈性仿生電子皮膚。
這種仿生晶片可以拉扯、摺疊、彎曲,柔軟且有彈性,就像人的身體一樣。有了這種裝置,未來病患不需親自前往醫療院所,也能更準確且有效地測量出各種生命跡象。
伊利諾大學材料學家羅傑斯(John A. Rogers)指出,仿生科技可為健康照護開創出許多新的可能。
儘管可植入人體內部的仿生晶片,預計至少還需十年時間才能通過各項實驗與核可程序,但是可附著在皮膚或手環等穿戴裝置上的電子貼片,則已開始進入市場。
瑞士聯邦理工學院(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電子工程學家(Giovanni Salvatore)等人,甚至正在研發更輕薄、更複雜的裝置,讓仿生晶片可以綁在一撮頭髮上。
(新聞來源:《華爾街日報》,林佳誼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