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東冬
受到怪獸片影迷們熱切期盼的《哥吉拉》(Godzilla)終於在5月16日在台上檔了。哥吉拉從1954年推出第一集後至今已60年了,傳奇影業與華納選在2014年的今天上檔可說意義非凡。在上映的採訪中,導演葛瑞斯愛德華(Gareth Edwards)數度表示,這次的哥吉拉將會成為自然(nature)的象徵,除了展現毀滅性的力量外,也會回歸最初反核與反戰的精神,也同時展現對創作出這頭怪獸的日本文化的尊重。
這次的哥吉拉超過100公尺,是歷屆體型最龐大,因此造成的破壞也不容小覷,加上科技進步,影片拍攝的方式不可同日而語,那些怪獸造成的毀損、爆破也變得更有臨場感。華麗的場面與特效不僅能滿足喜愛動作片、災難片的影迷,《哥吉拉》中的文戲也十分吸睛。故事一開頭,短短數十分鐘的緊湊節奏馬上抓住觀眾的眼球,核能發電廠所發生的事故也緊扣著自然災害與反核的主題,懸疑的氣氛更為哥吉拉的出現埋下伏筆。當哥吉拉發出經典的吼聲、一跨步就踩扁了人類辛苦建設的高樓大廈,忠實呈現了導演所述「在自然的力量之下人類的渺小」。
片中一段渡邊謙深沉而悲傷地講述父親遺物的故事:一支時間停在1945年8月6日上午8點15分的懷錶──這正是日本廣島在二戰被投下原子彈的時間,呼應了影片開頭核電廠事故,與男主角父親的對未知力量的恐懼:由布萊恩克萊斯頓飾演的研究學者以憤怒而驚恐的聲音說著,「你們隱藏了某樣東西,那會讓我們回到石器時代!」在在展現了《哥吉拉》一片濃厚的人文反思精神。
過去在各種好萊塢動作片、災難片中總是大殺四方的美軍部隊,這次也彷彿全無用武之地,從頭到尾都對這隻龐然大物幾乎束手無策,不只槍砲彈藥不管用,核彈的攻擊也彷彿蟲叮蚊咬,哥吉拉成了名副其實的「King of the Monsters」(萬獸之王)。要說是怪獸片也好,災難片也罷,面對如此哥吉拉這樣具有強大力量生命體,人類該如何面對自身的恐懼?在生離死別的混亂中,有恐慌、有害怕,卻也看得見更多美好與良善。
無論是男主角看見素昧平生卻與自己兒子年齡相仿的小男孩時,願意無條件保護他的愛心;或者男主角與妻子、其父親與母親的愛情;甚或男主角對父親與對兒子、及芹澤博士(渡邊謙)對自己父親兩兩對照所展現的親情,都讓《哥吉拉》呈現出了重量級災難電影的格局:不只是無意義大場面連發,而融入更多細膩的感情。如同男主角亞倫強桑(Aaron Taylor-Johnson)所說,家人之間的羈絆總在自然災害來襲時更顯得牢不可破,「這是一部關於『保護你所愛』的電影」。
在怪獸片與災難片外皮之下,《哥吉拉》包裹的是屬於人類最原始也最珍貴的愛與希望。
(圖片來源:godzillamovie.com)
電影《哥吉拉》預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