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記錄每天的花費、行程、心跳、血壓、走的步數,但夜深人靜入夢時,要記錄做了什麼夢就是一件難事,更遑論要從夢境資料分析出多數常態。夢境記錄App「Shadow」的創辦人Hunter Lee Soik,利用App收集大量的夢境,希望從中進一步解讀夢和生活的關聯。
根據《快公司》的報導,「Shadow」這款App會利用鬧鐘叫醒使用者,記錄下夢的過程,上傳至雲端進行分析與研究。分析者將人依性別、年齡、地點和時間分類,希望從中找出多數常態。
Shadow自稱為「情緒測量儀」,將重新解構我們對心靈健康地認知。夢境研究員凱莉‧柏克力(Kelly Bulkeley)表示,「夢境是情緒的反射,如果給我足夠的資料,我可以說出你生活中的情緒問題和人際關係狀況。」
夢境研究或許聽起來很具宗教色彩,但許多科學家花費極多的金錢和時間在它之上。今年,一個日本團隊解碼了夢的路徑,發現它和學習、情緒發展以及創意洞察都有相關。科學家對夢的了解愈來愈多,但仍沒有人知道為什麼人會作這樣的夢。
(新聞來源:《快公司》,林芳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