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蓋核四,台灣到底缺不缺電?日前,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揭露一份經濟部的「我國用電需求零成長評估報告」,報告中評估出台灣的用電需求成長率有機會可以降低到1.41%,在此情況下,不蓋核四根本不會缺電。
此聲明一出,能源局立刻駁斥,指出發出新聞稿聲明此分報告乃是在2013年至2030年維持合理經濟成長(年平均3.07%)下,採「強制性」及「全面性」之管理規範下,所做假設之推估結果。所謂強制性節電手段,包括廠商需投入高成本研發及購買節能設備、強制全國民眾汰換高效率節電產品、限制工業用電等,「恐怕民眾亦難以接受。」能源局新聞稿如是表示。
雙方爭執不下時,台灣可以怎麼做?我想從《遠見》的幾個跨國採訪經驗,談談國外的「他山之石。」
韓國改善電費單設計省了10%電力
2014年2月,藉著《不服輸的首爾》封面故事的機會,我有機會拜訪了韓國設計振興院。設計振興院是韓國政府扶植、管理設計產業的單位,不過,近年來早已跳脫設計「視覺、美觀」層面的思考,轉向為「改善生活的設計」。
節省能源,就是設計振興院目前的目標之一。為了節省用電,韓國的設計振興院,從改善電費單作起。
以前電費單顏色是純黑白,並且只有標示電費使用數字。從去年開始,韓國政府則從2012年開始試行,在電費單上加上整棟公寓的平均用電數。倘若自己超過平均了,就會寄出紅色的電費單,表示警告。這項新設計運用以來,總共減少了百分之10%的用電,減少5千億韓圜的電力支出,成效顯著。
台灣的電費單,是否也可運用類似的創意?
日本企業用膠帶節能 小動作大效果
去年,我則因為製作《未來的電哪裡來?》專題,前去日本山形縣的愛普生(EPSON)東北廠採訪。這裡就在福島縣隔壁,當初受創非常嚴重。因此,從企業從經營者到員工都有強烈的節能意識。
日本因為受到331福島核災之故,全國所有的核電廠都處於停機檢修狀態,工業電費因此上漲了20%左右。於是,用電量極大的愛普生東北廠,也開始想盡各種辦法節能。除了加強員工的節能教育、隨手關燈這些我們常聽見的作為以外,有一個方法讓我嘖嘖稱奇,卻是效果最好。
由於廠房是由數個製程的空間構成,每個空間因為產品需要維持一定溫度,都需要開冷氣。因為不同空間之間會有些間隙,這些間隙會使冷氣溢散。為了保持一定的冷度,就得使用更多電力。
於是,廠房使用土法煉鋼的方法,找來了2千公尺長的膠帶,將這些間隙封住之後,大量減少冷氣溢散,也就降低了很多耗電。沒想到,好幾種不太需要成本的小撇步,卻產生了很大的效果。原本愛普生因擴產增加的1200kW電力需求,卻靠其它的節電措施全部省了下來。
一般論到「節能」,往往企業都以「添購節能設施」太昂貴、難以負擔為由,態度不甚積極,政府也覺得民間配合度不可能會太好。然而,從日、韓這兩個與台灣同樣缺乏天然能源的鄰國來看,只要動一點點腦筋,不用花大錢,也能有所成效。在這個能源勢必短缺的年代,能省一度是一度,聚沙能成塔。
台灣人,有動過這樣的腦筋嗎?還是,只是連試都沒試,就已經先覺得不可能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