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航消失至今已逾10餘日,且尚無任何跡象與蹤跡,是墜海?是劫機?還沒有人可以解釋這詭異的謎團。而若你搭乘的班機,正好是遭劫機的班機,你又該如何應對?由連恩尼遜所主演的《空中救援》,正可詮釋若機上遭遇恐怖分子時,那充滿恐懼與絕望的心理。且看「最強老爸」連恩尼遜如何用機靈與敏銳的判斷力,化解這位於4萬呎高空上的危機。
《空中救援》2月於全美上映,即稱霸美國票房,創下近3千萬美金,約9億台幣票房的佳績。上週於全台上映不到一週,全台即破3千萬台幣票房,聲勢驚人。連恩尼遜自《即刻救援》系列再次締造演藝高峰後,英勇、機智與熟男魅力深植人心,這次他化身為聯邦空警,準備化解一場驚悚的劫機事件。
《空中救援》描述一架由紐約飛往倫敦的班機,神秘歹徒要脅他須在20飛鐘內匯入1億5千萬美元,否則歹徒就要每20分鐘殺掉機上一名乘客。而連恩尼遜該如何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找出犯案的兇手,並將他繩之以法,扣人心弦。
連恩尼遜與茱莉安摩兒有多場精采的對手戲
整部戲毫無冷場,戲劇張力十足,在抽絲剝繭的過程中,觀眾的心境彷彿被帶入乘客的立場上,也試圖跟著推理,找出可能的嫌疑犯。
飛機上,150名乘客,每個人來自不同的種族,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特質,導演用特殊的運鏡手法,讓主角觀察每個人的外貌與個性,讓機上每個可疑的角色都刻劃在觀眾的心中──真正的嫌犯,是看起來光頭又兇惡的中年大叔?是戴著頭巾的中東人?還是美麗精明的空姐?亦或是機長就是犯人?
這推理的過程中,不難發現人性「先入為主」與「以貌取人」的觀念。其實,看來和善的人未必真的就是好人,而外型兇神惡煞的角色,也可能是拯救眾人的英雄。電影勾勒出人性最真實的一面,到底什麼是真?什麼是假?沒有人知道。故事的鋪陳與敘事手法,令人咀嚼箇中精髓,發人深省。
而當明明是要拯救眾人的連恩尼遜,卻反被乘客與媒體誤認為要劫機的罪犯,在兩難的局面下,他必須取得乘客的信任,又同時需根據線索追出嫌犯,劇情節奏緊繃,令人屏息、震撼力十足。
看著連恩尼遜精湛洗鍊的演技,讓整部電影充滿了懸疑緊張的氣氛。機上每一個人說的話、做過的動作,都成了劇中的伏筆,連帶著影響後續的劇情,種種蛛絲馬跡與線索,引發網友熱烈討論。也許要多看幾遍,反覆找出劇中的關鍵,才能發現導演與編劇的鬼才思維。
導演想傳遞的,也許正是希望加強911事件後,對於全球的飛航安全諫言。
而飛航真的安全了嗎?也許,絕對不是你想的那樣。
(圖片提供/龍祥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