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因為想出國旅行,但卻因為機票太貴而打了退堂鼓?也許,即將在今年下半季興起的華航、復興兩大廉價航空,會是你旅遊的最佳選擇。廉價航空的風潮近年來逐漸從歐美吹入亞洲,各國也逐漸推出廉航公司,攻入台灣市場,台灣的腳步已明顯怠慢。
復興航空董事長林明昇便說,早在1970年代,北美就有廉價航空,亞洲近10年才興起,現在已經有13家外籍廉航飛進台灣,很多台灣旅客搭乘其他國家的廉航,客訴問題層出不窮。「看到外籍廉航載出去的大多數都是台灣旅客,我們就知道,台灣旅客開始有意願搭乘。」
廉價航空(Budget Airline),也就是所謂的「低成本航空」(LCC, Low Cost Carrier),強調一切歸於使用者付費,以最經濟的效益提供服務。也因此,機上的坐位將稍微擁擠,若沒有另外加點,也不會有餐飲提供的服務,更遑論毛毯、影視配備等,但取而代之的,便是遠低於一般航空的票價,甚至航空公司還時常會推出超低廉的機票優惠(只是通常訂了就不能退費)。只要先吃飽,多穿件夾克,省下來的金額,可在其他旅費上運用,達到更高效益,十分受消費者喜愛。
由於廉航的服務特性,因此非常適合短程,例如飛行時間在四小時內的短期旅途。許多如亞洲最知名的亞洲航空(AirAsia)、日本最近營運的香草航空(Vanilla Air)、韓國的釜山航空(Air Busan),以及新加坡酷航(Scoot Airways)等,都在近幾年內襲捲台灣市場,成了台灣人出國短程旅行的最佳選擇,直到華航與復興加入前,台灣還沒有一家經營國際線的廉價航空公司。
由於過去台灣礙於法規之故,並不適合成立廉價航空,因政府要求業者連續3年營收必須達100億元,才能設立新航空公司,這對廉航以低成本的角度營運來說,十分不合成本,直到最近民航局才逐漸鬆綁。
於是,中華航空宣布成立台灣虎航(Tiger Taiwan),復興航空宣布成立威航(V Air),都是看中台灣這塊蓬勃發展的市場,以及無比誘人的商機。
根據全球旅遊訂位系統(Global travel distribution system)的分析,過去10年來,廉價航空已瓜分亞太地區將近1/4的載客量,成長驚人。而2011年至2012年,亞洲廉價航空2013年上半年提供的座位數,也比2012年同期成長28.7%,並且持續成長增加中。這股廉航的魅力,正以排山倒海的氣勢向台灣襲來。
也許,在台灣兩家廉航起飛後,我們會看到更多擔憂機票太貴的隱性旅客,也能一圓搭飛機、出國旅行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