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亞洲省電傷腦筋

孫秀惠
user

孫秀惠

1992-04-15

瀏覽數 18,500+

亞洲省電傷腦筋
 

本文出自 1992 / 5月號雜誌 第071期遠見雜誌

最近幾年,每到夏天韓國的公務員就得在關掉空調的辦公大樓揮汗爬樓梯。韓國政府為了舒解尖用電壓力,不得不出此下策。

在泰國,當冷氣機一部部的開,能源部官員跟著就神經緊張,眼看直線上升的用電量,逐漸接近電力供給的最高上限,卻毫無辦法。

省電傷腦筋

除了日本,沒有一個亞洲國家不為電力吃緊而傷腦筋。

幾隻小龍加上幾隻小虎,經濟飛快的成長,也大幅帶動了電力耗消量。現在,亞洲區每年光為冷氣,就得投資五十億美元的電力設備。

即使在產業發展較落後的中國大陸也一樣。大陸在八0年代大力推廣冰箱,卻沒料到機種耗電量太大,弄得今日電力緊張。

亞洲地區的電價便宜,平均只有工業先進國家的一半,更難以價制量。

為了要有「便宜又大碗」的電,只有拼命蓋電廠。世界銀行預估;以目前的蓋廠速度,未來十年,日本除外的十四個亞洲國家,將增添兩萬四千四百多萬瓩的電力供應,相當於兩百五十座核電廠!

蓋電廠的花費更是天文數字。我國蓋一座核四廠,需耗資新台幣一六七九億元(約七十億美元);而十四個國家,為了新電廠,合計將花上四五六0億美元。 台灣的核四廠需要向海外籌借二十三億美元,全亞洲為蓋電廠而增加的外債,則是這個數目的十七倍。

以蓋電廠來滿足電力的需求,就像個無止境的黑洞,將吞食掉原本應用於教育、社會福利、環保與研究發展的經費。這尚且不論蓋電廠所要付出的社會與環境污染的成本。

走出死胡同最好的方法是節電。

「亞洲國家會發現」它們不得不、擁抱「負瓦」(negawatts)這個觀念來訂定長期的電力政策,否則,將在經濟競爭中被淘汰。」日本一名能源專家指出。

不過,雖然人人都曉得節電,卻不是每個國家都做得合理。

韓國的節電方式就被譏為「復古式的省電」。大家在昏暗、悶熱的環境中上班,因為兩盞電燈只能開一盞,冷氣也關掉了;雖然省下了幾度電,卻也犧牲了效率與便利。

節電不須是苦行僧式的。除了日本以外,亞洲也有一些政府與單位,已經注意到擺在眼前的許多節電新方。

推廣省電燈炮

高氟省電燈泡就是最好的例子。一個省電燈泡,可以較一般燈泡節省七五%的能源,多十倍的壽命。澳洲和美國的一些州政府,早以補助消費者使用省電燈泡的作法,取代興建電廠。

最近印度的孟買政府也開始如法炮製。雖然估計十年內,省電燈泡的普及率只有兩成,每天都足以節省一百萬美元。參與這項計畫的迦得基,也是美國加州柏克來實驗室的能源研究員指出:「蓋一座新電廠所需的代價,是推廣省電燈泡的六倍。」

另外,以建築設計來節電,可能是未來亞洲最主要的潮流。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東南亞國協幾個國家的商業大樓,消耗掉這個區域內三分之一的能源,過去卻沒有人留意大樓到底浪費了多少電。

一九八八年,新加坡「區域英語中心」大樓的空調系統出了問題,一家新成立的「超對稱服務」能源管理顧問公司,替這棟大樓重新設計安裝空調設備後,該棟大樓每月節省九千七百美元的電費。

而美國康百克電腦(Compaq)的總部,花了五萬美元委託這家公司重新改裝後,每年竟可省下二十五萬美元的能源費用。

「超對稱服務」的負責人李英洛(譯音)指出:「許多電氣工程師從未看過一張建築物結構圖;而蓋房子的人,則完成了外殼就一走了之,平白浪費不少能源。」

建築物的節電設計,已逐漸在亞洲國家引起重視。曼谷正在建造兩座示範建築,一稱為「控制屋」,展示大樓如何進行尖、離峰用電管理;另一稱為「效率屋」,把各種省電設備融於一屋。台灣電力公司新營管理處,未來也要蓋類似的大樓。

目前日本與新加坡有建築物能源管理法規,泰國正在草擬,而台灣則還未從主管的內政部出爐。

由於省電設備通常得在初期做較高的投資;例如省電燈泡比一般燈泡貴十倍,容易使人望而卻步,造成推廣上的阻礙,政府的角色與行動也就格外重要。

節約能源報酬高

東南亞地區在推動省電政策上,泰國政府是最積極的。

在泰國,過去大家視用電量不斷增加為理所當然,現在,泰國政府則打算從根本改變起。

泰國電力局今年開始一項兩千萬美元的初期方案,其中最具新意的一點是對購買高效能電氣設備,提供無息或低利貸款。

泰國全套的節電方案,是由一群信仰節流勝於開源的「國家能源會」官員所推動。目前除了貸款計畫外,還包括與美國「國際節約能源中心」(IIEC)合作開發節電產品、訂定能源管理法,以及重新檢討所有能源的價格。

「過去我們認為,既然電力由政府出售,何必叫人民省電?」泰國電力局一名官員表示,「現在我們發現,即便未來提高電價,也不足以彌補蓋電廠的成本。」

泰國電力局估計,目前的節電方案若順利推行十年,可以為泰國省下五百萬用電力,折合約為六十億美元。

當然,泰國政府在近兩三年內,得要為此每年先投資四千萬美元左右。「你必須先花五毛錢,才能節省往後的一塊錢。有些投資是省不得的。」IIEC亞洲區主任謙尼克指出。

不過,並非所有的亞洲國家都急於擁抱這個觀念。

「節約能源的報酬是十年、二十年以後,政府與民間都多半希望兩、三年就可以回收。」謙尼克表示。節電工作,勢必觸及耗能最多的產業,而當中許多還是亞洲各國的重點工業,因此也令官員寧願避開這個話題。

韓國已宣布,為了工業的發展,在二00六年以前,將再增建九座核電廠,耗資高達六百億美元,但對工業如何節電則隻字未題。

今年二月,我國經濟部長江丙坤表示,因為用電成長與經濟成長「通常」成正比,所以台灣未來十年必須增產比十四座核電廠產能還多的電。同樣,在其談話中也聽不到節電工作可以扮演的角色。

「亞洲並非缺乏節電技術,而是缺乏節電的膽識。從長遠來看,這是無法逃避的課題,只怕到時再做就太晚了。」日本的能源專家語重心長的指出。

亞洲還能省多少電?是個等待建立共識的問題。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