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換一副文化眼鏡看世界

蕭 蔓
user

蕭 蔓

1992-03-15

瀏覽數 15,500+

換一副文化眼鏡看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92 / 4月號雜誌 第070期遠見雜誌

當全球都急著看歐洲一九九二年後,要推出什麼宏遠、壯麗的經濟策略時,法國企業界卻吹起一陣看來毫不相干的熱潮。

大公司的牆上紛紛掛起價值連城的古典名畫,或只有博物館才肯高價收購的現代前衛藝術品;辦公室爭先恐後指定著名建築師造型設計,而員工福利活動也從郊遊、球賽,改為音樂會、電影欣賞;原本被認為毫無生產能力的知識分子,更被高薪聘用,進駐企業智囊團,成為決策單位的新寵。

一股對文化的熱情,像春天的雨後,突然在法國企業界百花齊放。

巴黎一幢鄉村別墅的訓練中心裡,八位來自法國著名大企業的高階主管,正襟危坐預備展開為期一週的訓練課。他們上的課,既不是行銷、管理,更不是市場分析,而是一連串「現代畫是什麼?」「誰是世界著名作曲家?」以及「十八世紀文學史」……。

建立文化觀

無論是公認極有效率的國營企業--法國電力公司,或是野心勃勃想稱霸全球市場的法國電信公司,甚至世界著名的唐姆笙(Thomson)電子公司,及法國最大的化妝品製造廠。OREAL公司,幾乎法國所有大企業的中、高階主管,都在繁忙的業務時間表中,突然加上這類人文、藝術的「文化」訓練課程。

不瞭解詳情的人會以為,這些文化課程無非是為了培養公司主管審美及藝術鑑賞能力,好讓他們在拍賣會上,替公司搶購幾件具增值潛力的名畫或骨董。但事實上,這股文化熱卻更深刻,也更實際。

法國國防巨人、生產幻象戰鬥機的達索(DassauIt)高科技公司行政部門主管,最近正安排更多基層員工接受文化訓練,而不再只限於中、高階主管,負責課程規畫的樂寇克說:「以往,只要一些工程師懂得製造飛機,企業就可以成長,但是今大面對航空工業的一日千里,需要更多擁有整體文化觀的專業人員,才能開創出新的發展方向。」

唐姆笙電子公司,也在生產半導體、家電、通訊設備之餘,巨資買下巴黎郊外一幢十三世紀的古城堡,並精心修復成為訓練中心,聘請一流學者、專家,專門教授神學、社會學與生物進化論等課程。目前已有九百名唐姆笙的中、高階主管接受過這些訓練,今年還要擴大至更多的基層幹部。

另外,蘋果電腦的法國分公司,在提供協力廠商使用的軟體系統中,增加文化訓練的項目;法國家樂福超市的員工訓練,也首度增加文化類的演講與座談。

面對企業界對文化議題突如其來的尊重與信仰,達索高科技公司負責訓練的行政主管說明,數年前達素的工程師很容易對整架幻象機全盤瞭解,但在分工愈來愈細的工作結構中,這種只靠少數專業人員的情況已經不再可能;他認為:「二十一世紀唯一能依靠的就是團隊,尤其在分工精細,彼此領域互不相干的今天,文化是所有人唯一的共識,讓大家可以認同一致的發展目標。」

這些現象讓法國人大吃一驚,因為傳統上,企業界對人文社會科學的輕視,已經在法國學界與企業間畫下一道鴻溝,而今,不僅企業內的管理訓練單位對人文、宗教、哲學的主題屯新重視,一般管理學院也開始開辦更多這方面的課程;連一向為政界、企業界培養重要決策行政人才的法國菁英學校(Grands Ecoles),也ㄕA以技術與實務的專業訓練為滿足,而要求學生必須對人類的文化有更深的了解。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打開文化視野

屬於大歐洲「教育無國界」計畫中的六所法國企管學校,最近同時設定教育專案,具體的內容就是要打開學生的文化視野,培養真正有實力面對二十一世紀挑戰的企管人才。專門訓練行政人才的綜合工藝學院及中央行政學院,也紛紛將人文課程的時數,提高到和數學、物理一樣的比例。

企業界與學術界突然都對「文化」這個主題深感興趣,主要是因為國際局勢的架構已改變,競爭必須具有全球的眼光,和隨時應變的能力;而法國企業界更深估提升文化素養是管理學的新武器,也是企業邁向二十一世紀成功的基本條件。

法國「菁英製造工廠」之一的HEC學院校長語重心長地指出,未來的碩袖人物必須從更廣泛的方向去思考問題,而不僅是思考技術問題,「即便是優秀的工程師也必須懂得全面思考,」他說。

另「歐洲領袖學院」的一位教授,形容這種擁有文化素養的能力是「隨時換另一副眼鏡看世界」;而法國電力公司的訓練課程負責人則認為,這是讓企業變得更聰明的不二良法。

然而根據法國第一大調查機構SOFRES對白領專業人員的一項調查顯示,竟有八八%的受訪者認為,自己生活中最缺乏的就是對文化的接觸與素養。

一位綜合工藝學校的教授指出:「我們的教育只想將一個人在二十六歲以前,訓練成為聰明有用的員工,根本忽視了未來、不斷的在職訓練。」

期待富而好禮的社會

另外,統合後的歐洲,將面臨全面的跨國文化交流問題,例如法國企業到葡萄牙做生意,或到羅馬尼亞設廠,都面臨不同文化的衝擊及障礙,唯有靠對多重文化的瞭解,才能掌握致勝的關鍵。

因此法國文化部長賈克朗(Jacgues Lang)高聲疾呼:「經濟與文化,是同一場戰鬥。」他呼籲法國企業主,正規提升文化素養以創造經濟效益。

法國國家銀行在這方面早有遠見,十七年前就要求中、高階主管必須接受「文化與文明」這類主題的訓練課程;今天該銀行在同業中,已擁有一支足以驕傲的國際事務人才及海外投資隊伍。

九0年代無可置疑是資本主義主導的時代,企業逐步替代政府,成為主導社會發展的重要組織;當企業注重文化素養及對文化價值表示尊重時,似乎可以期待一個富而好禮的社會,逐漸成形。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