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電影世界,張曼玉無疑是大家心中最具代表性的謬思女神。她憑《三個女人的故事》《阮玲玉》《甜蜜蜜》《花樣年華》,拿下4座金馬影后,金馬史上無人能敵。但張曼玉近年走出螢幕,開始玩音樂、學剪接。出道超過20年,她終於可以回到生活,學習做自己的女神。
在《那時此刻》專書的訪問中,張曼玉也透露她的演技其實是來自「不準備」...
我要謝謝《三個女人的故事》全部的工作人員跟演員,還有一直在支持我的朋友。我覺得電影圈有很多很好的女演員,張艾嘉這次也有入圍、如果斯琴高娃可以參選,我還能站在這裡拿這個獎,我就會更開心。她們兩個是很好的演員,沒有她們在《三個女人的故事》裡的演出,我的演出也不會好,所以我覺得這個獎是屬於我們三個女人的。
─第二十六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得獎感言
張曼玉:我不準備是因為我覺得直覺是最好的
(文:宋欣穎;圖:金馬執委會提供)
第二十六屆(1989)最佳女主角,《三個女人的故事》╱第二十七屆(1990)最佳女配角,《滾滾紅塵》 第二十八屆(1991)最佳女主角,《阮玲玉》╱第三十四屆(1997)最佳女主角,《甜蜜蜜》 第三十七屆(2000)最佳女主角,《花樣年華》
談起華語影壇的頂尖女演員,會想到誰?張曼玉,她不僅有太多代表作令影迷印象深刻,更有許多作品受到國內外影展肯定,讓她同時成為金馬獎、金像獎、柏林、坎城等影后,而她能征服無數影迷的心,除了自然迷人的明星魅力,更是無懈可擊的演技實力。
張曼玉無疑是演技派女神,金馬獎的歷史中,她一個人就拿過五座演技獎項,是演員之冠。不論是《三 個女人的故事》中精明幹練的李鳳嬌、《滾滾紅塵》裡 敢愛敢恨的女知青、纖細幽怨的《阮玲玉》、《甜蜜蜜》中嬌俏現實的李翹,到《花樣年華》裡冷靜壓抑的蘇麗珍,張曼玉像是角色幻化出的真實人物,每個細微表情、不經意的小動作,就像是和角色合為一體,讓觀眾如癡如醉。
如此絕佳演技,如何揣摩磨練出來的?「我從來不準備。」張曼玉笑著說, 「我不準備是 因為我覺得直覺是最好的,燈打好了、髮妝造型對了,我看鏡子,突然之間就變成那個人。」
實力影后其實是一個感覺派。就連挑選角色也是憑直覺, 「我其實都很少看劇本。」 「因為我喜歡感受,喜歡導演告訴我他想拍什麼,看他的表達比看他的字重要。他講角色很入神,我就很喜歡聽,聽完就很想演,我是這樣的演員。」與其說她相信直覺,感覺更像她是真切的深入與感受角色, 「穿什麼衣服,不是因為美不美,而是我能不能相信我是她。」
...更多精彩內容、影像與影人專訪,請參閱《那時此刻:金馬五十特別紀念》。
【那時此刻:金馬五十特別紀念】
行人出版。金馬執行委員會籌備超過一年,一網打盡歷屆最佳導演、男主角、女主角共112位得主。透過工作團隊親自訪問、攝影,獨家為他們留下最新的身影;或是由合作密切的影人回憶點滴、專研的影評學者為之撰文,書中有許多動人的回憶和語錄。除了深入探索每位金馬得主的內心世界與從影道路,書中還能首度看到金馬獎座歷經半世紀的造型變化,以及歷屆頒獎典禮最經典的畫面。

奧斯卡96 X《遠見》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