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9日,智融集團董事長施振榮與Google執行董事長艾瑞克.施密特(Eric Schmidt)一同出席公開場合,由於施密特手中拿的正是三星手機,施振榮隨即就說,「韓國是大家的敵人」,這句話雖然引起哄堂大笑,卻是全球ICT產業的寫照。
韓國產業的崛起,不僅讓三星成為台灣的頭號公敵,「三星學」也頓時成為企業必修的顯學。然而,正當產業界都對準韓國時,與台灣一海之隔的中國大陸已茁壯長大,成為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強勁對手……。
上述文章,正是筆者今年(2013)元月在遠見所撰述「當陸企全球攻城掠地,台灣還剩什麼優勢?」的前言。
主因是2012年7月中旬,當筆者闊別多年,再度踏上緬甸仰光時,意外發現中國企業、品牌在當地的強大滲透力,批發市場更是隨處可見華為、中興的手機,卻不見hTC的身影。
多方採訪與彙整資訊後,驚覺中南半島各國幾乎已被華為、中興攻占,遂撰文提醒中國是不可忽視的強勁對手,並呼籲hTC等科技業者,真正的敵人不只三星,還有中國的華為、中興等等。
相信,當時的三星、hTC根本不把中國放在眼裡,因為華為、中興主要是網通設備大廠,即便生產手機,也被歸類為低階手機之流。
未料,不到1年的時間,筆者當初的擔憂已成為事實。
4月6日,三星電子第三代掌門人─副會長李在鎔首次參加博鰲論壇,4月9日回韓國,在仁川機場接受記者採訪時,他竟然說出一段震撼各界的話:「最讓我驚訝的是,從習近平主席到中國一般官員都對三星非常了解」「他們知道三星將在中國哪個地方建立新半導體工廠,中國企業經營的研究所還有專門研究三星的小組」。
李在鎔神情略顯沈重地說,「我深感責任重大」。從他的眉宇與言談間,透露出深深的隱憂:中國已經將三星當作標杆,並向三星看齊,只要稍不留意,就有可能被中國趕上。
近20年來,中國在外資的挹注,以及內需市場的滋養下,許多產業已茁壯長大,甚至躍升至國際舞台。
今年4月底,華為甚至率先登陸台灣的手機市場,第二天,小米機也宣布來台搶灘,8月間,中興的努比亞(nubia)品牌正式揮軍台灣。雖然三家中國手機大廠鎖定的是中低階的智慧型手機市場,但是以中國企業的驚人追趕速度,難保不會晉級瓜分到高階手機市場。
5月,電腦大廠聯想推出了K900高階智慧型手機,6月華為發行P6手機,號稱是世界上最薄的手機,這些都是高階的智慧型手機,擺明了挑戰大陸市占第一的三星手機。
顯而易見的,「三星學」將逐漸式微,「中國學」「華為學」正在興起,甚至已有歐美企業喊出「向華為學習」「向中國學習」的口號。
毫無疑問,中國已成為全球的「敵人」(競爭對手)。
不僅如此,中國更夾其龐大的內需以箝制外商,即便是蘋果、三星大廠都不得不低頭。央視在今年3月時,報導蘋果iPhone不利於消費者的保固政策,連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都得親自發表致歉信函,並強調蘋果對大陸「懷有無比的敬意」。
10月下旬,三星也被央視點名,指稱部分手機的設計有缺陷,且保固政策不利於大陸消費者。由於有蘋果的前車之鑑,三星隔日就在網站上發表道歉聲明,強調「由於工作管理問題帶給消費者的不便,表示真誠的歉意」。並允諾將對有問題的手機進行免費維修,已付費的消費者將可獲得退款,只要是2012年11月30日以前生產的產品,均延長一年保固期限。
面對中國的巨變,台灣不應該還在奢望靠著「中國讓利」而取得市場或機會,而是深切檢討產業政策,並積極尋找未來出路。
今天hTC在全球的市占率已跌出10名外(第11名),這個曾經讓台灣人感到驕傲的MIT品牌不僅面臨關鍵存亡之戰,其他產業也面臨嚴峻的考驗,甚至連正在起飛的網路事業,也處在兵(中國企業)臨城下的危急時刻。
不要懷疑,許多台灣知名網站已被陸資企業併購,台灣在這場世界競賽中,還擁有哪些競爭優勢呢?
點出這些問題,並非「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而是連被台灣企業推崇並思法的三星都要對中國另眼相看時,台灣憑什麼可以低估這個實力強勁的對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