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下來,過去爭取言論自由的李濤,現在要爭取的是改善媒體已非專業掛帥的亂象,充斥著憤怒、矯情的集體偏見、未經查證的假事件。因此從現在開始,李濤不要再和其他媒體一樣一味報導衝突、煽情的台灣,他要高掛吊褲帶(儘管已經一陣子沒穿了)、捲起褲管,去尋找敦厚、感恩的、認真的真實台灣。為他自己重新設定的第三波新聞職涯起點,就是挖掘「善耕台灣」的一面。
對於公益,李濤一直很有熱情,除了《2100》之外,他還擔任TVBS關懷台灣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只是過去精力都放在節目,現在則完全不同了。這陣子李濤廣泛地在全台各地做田野調查,訪問對象從政客名嘴,變成賣肉圓、油炸粿的小老百姓,以及TVBS基金會18年來認養的將近18萬個兒童。
今年農曆年後不到一個月,李濤已經安排了十幾個下鄉行程。他可以和小朋友完全打鬧在一起,也可以老阿公一聊兩、三個小時。超越「貼身採訪」,未來李濤要更進一步「附身採訪」,跟受訪者做一樣的工作,一起3點起床做工,再怎麼粗重髒亂都要親身體驗,忠實反映每一個小老百姓的真實生活。
李濤說,不久前他去一家賣油炸粿、蚵嗲的攤販。探詢採訪意願時,老闆一看到他就說:「你這個電視台是國民黨的。」李濤問對方:「你幾點開始工作?」「透早3點」「好,我3點來,」老闆嚇了一跳,罵了台語三字經說:「你李濤要3點來做工?」「有影啊!」「你3點來,我就真的佩服你!」
像初出社會的年輕記者,李濤興奮地翻著採訪筆記,訴說這陣子從民間基層蒐集來的隻字片語,分享他和民眾互動的照片,彷彿又回到那個熱血激昂的年輕李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