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親近水、擁有綠」為設計理念,引冬山河河水、地下水、自來水三種水源,來挹注划船區、涉水區、戲水區,綜合體能、休閒、趣味的功能。
一進到園區就可以看到非常可愛的標誌,正意味這裡是兒童的戲水天堂。水深及踝的戲水區,不論小孩、大人,都能盡情地戲水。
童趣鑲畫區位於岸邊長長的石階上,嵌有貝殼、瓷片和彈珠,這是親水公園建設初期,由800名宜蘭小朋友自由發揮的作品,像是陽光下的開放式畫廊。
垂釣、打井 體驗平埔族生活
冬山河親水公園人盡皆知,然而鮮少人知道,有一個神祕的「噶瑪蘭ㄟ古厝」,就在對岸,熱忱邀請小朋友來探險。
噶瑪蘭ㄟ古厝位於宜蘭36社中保存最完整的「流流社」,老闆娘陳秀娥正是平埔族噶瑪蘭人的後裔,和先生及家人從無到有一手打造了一個原住民文化古厝。
一間搭建在榕樹與紅柿樹上的樹屋,三棵古樹從屋中穿過,冬暖夏涼,可說是全宜蘭獨一無二。「樹屋,是小孩子的最愛,」陳秀娥笑著說,這種原住民早期的高腳屋,會讓小朋友想到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的《湯姆歷險記》,體驗故事主角之一「哈克」住在樹上的感覺。
園區內小朋友玩的大小車都有,愛怎麼玩就怎麼玩,還能進行竹筏PK賽,這也是原住民文化的體驗之一,因為噶瑪蘭族是逐水而居的民族,當年就常常划著竹筏去捕魚。
面對著河堤垂釣,也相當適合親子,附近有三大魚池和舊河道,以福壽魚居多,再來就是磊魚和烏仔魚,鯉魚也有,但須自備釣具。「我們家的魚很笨喔,有時候還會飛起來,」陳秀娥笑嘻嘻地說。
打井,是另一項深受小朋友喜愛的活動,除了玩,小朋友能學著運用適當的力道,尤其是腕力和腰力,而且出力時要左右平衡。
「漂亮的民宿很多,但是這個地方不太一樣,這裡讓我看到人文文化、在地精神、百年古井、百年老樹以及歐吉桑的口述歷史,這樣的東西很難模仿也很珍貴,」媽媽Doris說。在這裡,彷彿能看見在冬山河畔開墾先民的背影,從樹屋上眺望親水公園,便能感受得到鄉間才有的悠閒與恬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