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都會小學/小空間大容量

余宜芳
user

余宜芳

1992-01-15

瀏覽數 13,950+

都會小學/小空間大容量
 

本文出自 1992 / 2月號雜誌 第068期遠見雜誌

進行曲響起。

初冬早上八時三十分。坐落台北市大安區的建安國小開始升旗典禮。

操場中央的兩個躲避球場上,站滿一千三百名高年級學童;容納不下的中、低年級小朋友,在教室外走廊列隊,遠遠聽小市長的口令,唱國歌、做體操。

三排教室各三、四、五層樓不等,沿著操場呈口字形排列。敦南大道的帷幕建築聳立在背後,右鄰是二十層樓高的成功國宅社區,左面群聚著另一批大廈公寓。建安國小的這塊綠地彷彿是水泥森林中的一方田畦。

這幅景像描繪出許多市區小學共同的窘境;學區內房子愈蓋愈多,人口不斷湧入;被迫連年增班的小學,校地面積逐漸亮起超載的紅燈。

按教育部訂定的標準,十萬人口以上的都市,每個小學生應分配到一0.六七平方公尺的使用面積;但是,寸土寸金的台北市,「四0%的小學無法達到標準,」市政府教育局鄭東瀛科長約略估計。

「建安國小每人平均擁有五平方公尺的校地,相當一個浴室大,在台北市已經算不錯的了。」一位從事校園規畫的人士,參觀過幾所市區小學後有這樣的結論,敦化、仁愛等「明星」國小根本不到四平方公尺。他更稱許建安國小的綠化成績,已大幅降低校園的壓迫感。

市區小孩愛打架?

活潑好動的小學生不在乎空間擁擠。下課鈴一響,高年級男生拿起球就往操場衝,把握短短十分鐘廝殺一場。中、低年級的孩子流連在鞦韆、滑梯之間,有人在走廊和樓梯間踢鍵子、跳繩。

一、兩個班級特別安靜。原來,級任導師怕學生到操場玩耍會出意外,只准他們在走廊、草坪活動。「老師說誰踩到跑道的紅泥土,就不能進教室。」一個穿蕾絲洋裝的三年級小女生怯怯的說。

教一年級的王美珠老師觀察到:「都市的小孩特別愛打架。」學生天天被關在公寓房子裡,學校又沒有足夠空間,難免你碰我一下、我撞你一下地發洩精力。她一面忙著自然課爆玉米花的實驗,一面說話。四十幾個一年級的小淘氣,正吱吱喳喳的伸長脖子等吃。 從九年前的七十二班到目前一0四班,學生人數驟增,也使原有設備不夠。

開架式的圖書室有三萬五千冊藏書,借閱率頻繁。許多熱門叢書如漢聲小百科、科學雜誌、著名世界童話等,封面都被翻爛了,貼著一層層的透明膠帶修補。「每學期購買新書的經費平均五萬元,在台北市算高的囉,還是覺得不太夠,」負責的李老師含蓄的說。

教室數量更是捉襟見肘。沒有空地增建校舍的建安國小,不得不分配通風、採光較差的專科教室給一般班級。一位導師乾脆在左側密封的牆壁畫上幾扇窗戶「透氣」;熱心家長也捐錢粉刷牆壁、加裝日光燈。 校園環境、硬體設備固然是教育品質一環,影響教學成效最嚴重的還是「大班制」 所有市區小學共同的「死結」。

和郊區小學平均每班二十九人相較(見表二),市區小學平均每班四十至五十位學生。老師光維持秩序、批改作業就忙得喘不過氣。

娃娃臉、剛服完兵役的陳得人老師坦承工作壓力繁重。都市兒童個個精靈活潑,「甚至過於好動。」班上近十分之一的孩子來自單親家庭,更需要導師特別關注。陳得人發現大部分時間花在處理學生的家庭、行為問題,很難有多餘心力,個別指導課業落後的學生。

大班制「量」的負擔過重,連帶影響「質」的提升。部分老師無暇思考新的教學方法,仍沿用傳統「我講你聽」的方式。

「我們是「抄人」,」抄多了黑板的學生發明了這樣的名詞,是自嘲,也是抱怨。

對擅用雙向教學技巧的老師,他們也會熱烈回應。一班五年級的社會課正談到「大禹治水」的歷史。老師不斷拋出問題,要學生思考:「你過去有什麼難忘的水災經驗嗎?」、「為什麼鯀造的堤防容易決堤,現在的水壩卻很堅固?」全班同學七嘴八舌,爭著舉手發表意見。

張敏敏老師《 策略執行力實戰班 》6 天班・用 OGSM 2.0 串聯策略與行動,台北、台中開課,最後報名!

高學歷父母的期望

「其實,我覺得最大的工作壓力還是來自家長,」一位老師聲音沙啞的表示。

教務主任連寬寬最常接到家長的抱怨電話:「小至於聯絡簿忘了簽,有個錯字沒挑出來,都有人打電話來說老師不認真。」接多了「質問式」的電話,連主任涵養日深。

「我這麼想,家長很客氣是有理念,很生氣是有困難。」她好脾氣地笑著講。

她分析,建安國小七成家長是高中以上學歷,不少人學有專精,也有能力吸收教育理論。當不同意老師的上課方式和管教方法時,他們自然主動提出意見。曾在南港工業區執教的王美珠老師明顯感受到:「這裡的父母親更注意老師怎麼上課。」 「父母總希望老師沒缺點,但我常跟他們講,沒有人是完美的嘛!否則鉛筆何必需要橡皮擦?」善用譬喻的校長邱明哲,不時扮演老師和家長間的「調停者」。

升學壓力是部分家長嚴格要求老師的原因,但市區小學的家長似乎比郊區小學的父母親更憂心忡忡。(見問卷分析)。根據本刊針對一班五年級的學生和家長所作的問卷顯示,九三%的父母表示「很在乎」、或「在乎」孩子功課好壞。「成績好壞可以瞭解學生是否專心學習及吸收程度,否則進入國中會更吃力。」一位母親在問卷空白處用力寫道。

永遠不灰心

童稚的笑容背後,是一顆顆飽受升學之苦的心靈。

建安國小輔導室點子頗多,經常舉辦有獎徵答來瞭解兒童心聲。去年有個回響熱烈的題目:「如果阿拉丁神燈給你三個保證會實現的願望,你會祈求什麼?」

統計結果,「月考第一名、成績很好」高居榜首。

潘煒翰小朋友的三個願望是:「一、我希望天天放假;二、我希望功課進步;三、沒有功課。」「父母親把孩子逼得太緊了,」輔導室主任毛穎芝覺得心疼。

毛穎芝致力於扭轉家長和兒童心中「唯有讀書高」的觀念。除了固定編輯親職教育刊物「建安橋」,最近更策畫系列座談,邀請軍人、氣象人員、空中小姐……,和高年級學生面對面。「希望他們能真正明白職業無貴賤的道理,畢竟人生不是只有升學路。」得過師鐸獎的毛穎芝熱切表示。

或許建安國小最大的特色,就在於它擁有一批樂觀的教育工作者。面對校地和硬體設備不足、大班制……等等不利的大環境,他們仍不氣餒地付出點點滴滴。

堅持生活教育最重要的邱校長鼓勵環保,九百多名學生自願組成環保小義工,認養校內樹木與社區公園,並在各班宣導資源回收的觀念。學校開運動會,他指定小錢子取代文具做獎品,「隨時可以挖挖土、種種花,順便美化家園。」

連寬寬也不諱言一百多位老師素質參差。她透過主動借書給老師閱讀、教學觀摩研討、不斷地溝通,努力提升老師的專業知能和熱忱。每天一到學校,就換上球鞋四處走動的連寬寬說:「我永遠不對老師灰心。」

冬夫的夕陽特別溫暖,也特別短暫。放學時刻,校園右側一排葉子逐漸轉紅的楓樹,映照餘暉閃爍著紅光;左列的大榕樹依舊滿頭綠意,喧囂一天的操場頓然靜謐下來。

校門外,剛放學的孩子,跨上一輛輛安親班、課輔班的專車,再去「上課」。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