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由母公司誠品切割成立的誠品生活,去年營收破百億,主要事業體為通路與餐飲,除在香港與大陸拓展受矚目,今年第三季旅館事業開幕,更被看好再添成長動能,日前舉行上櫃前業績發表會,誠品生活董事長吳清友偕總經理吳旻潔一同出席,現場擠進上百名法人,爆滿場面壯觀。
吳清友表示,母公司「誠品」成立的初衷在提供人文、知識、心靈與藝術,往後將繼續往這條路深耕價值;而「誠品生活」跟人的思想、生活與消費緊密結合,需要良好的產業經營模式,「書店、畫廊、展演可以繼續浪漫,但誠品生活除了浪漫之外,需要經營,不然對不起投資者。」
很多人問吳清友誠品生活如何在文化跟產業之間求取平衡,他的答覆是,「沒有商業,誠品生活是活不下去;可是沒有文化跟創意,誠品生活是不想活了。」
吳清友認為,大陸應該是21世紀最大的不動產市場與消費市場,面對這麼大的市場,誠品生活的策略在於:「小股本,大布局;輕資產,重經營」。
吳清友指出,未來五年,大陸將有上萬個購物中心,同質性高,競爭激烈,誠品生活從2009開始走訪調查大陸,不同的城市條件會有不同的彈性策略,「不管如何,在大陸,誠品一定要做到獨具一格、絕對差異化,」讓誠品成為一個美好城市必要的存在。
「誠品在台灣累積很可貴15年慘痛賠錢的經驗,這些已經轉化;誠品生活在大陸要老神在在,我們不能也不可以再衝大與衝量,」因此,誠品生活在大陸展店,腳步謹慎,必須確保得到最優惠的條件與地段,才能降低風險,永續經營。
至於香港市場,吳清友很樂觀,營收較預期高,充分驗證「香港不是沒有文化,而是香港以前沒有誠品。」
誠品生活將於1月30日在百貨類股掛牌上櫃,上櫃前夕,誠品生活總經理吳旻潔親自上陣說明未來策略動態。
1. 誠品生活與母公司誠品有何差別?
誠品是「provider of contents」(內容的提供者),經營書店、畫廊、網路書店、電影院與音樂廳等。誠品生活則是「platform for creative commerce」(創意經濟的平台),主要事業體為商場通路、餐飲與旅館。
2. 誠品生活去年在香港銅鑼灣開幕後成效如何?
營運效益較預期好,香港銅鑼灣店尚未營業24小時,但坪效跟24小時營業的台北敦南店相當,市場潛力值得期待;預計未來兩到三年在中環、九龍等地再開兩到三間店。
3. 誠品在大陸下一步的發展計畫?
2014年第3季蘇州店開幕,接下來會聚焦一線城市北京或上海。選點最重地段,規模其次,最後是合作對象與條件。順利的話,2015年後,誠品希望以一年一家的速度在大陸展店。
4. 誠品生活在松山文創園區有何規劃?
松山文創園區預計第3季開幕,集合誠品商場、書店、旅館、餐旅、藝術電影院與表演音樂廳等。占地6000坪的商場將打造為台灣工藝實驗的平台、生活產業的展售場所。以台灣文創為主題的精品設計旅館約5000坪,共104個房間。
5. 誠品預計徵才多少人?
今年開始一直到2014年蘇州店開幕,誠品生活預計徵才數量一、兩百名。吳旻潔認為,誠品生活未來擴展的速度與動能取決於人才,而非資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