蔥、蒜、芹菜,相信一般人在餐桌上都吃過,但你可能沒想過,這些食材也能成為大學管理課堂中的教材。到菜園裡種菜、學管理?這樣的大學課程,相信很多人是第一次聽到。
高雄大學運動健康與休閒學系助理教授莊淑姿在本學期開設「休閒農場經營管理與實務」,將部份課程內容移往鄰近的「銀髮族市民農園」進行,由阿公阿嬤教導灌溉施肥,學生不只學到實用的蔬果栽種技巧,也訓練如何與長者溝通及傾聽,並以按摩回報,令阿公阿嬤們樂不可支。
台灣農業近10年來朝向休閒農場發展,傳統農業生產轉型為以管理、行銷和服務為主的產業型態,各地都積極導入產業文化,呈現獨特的地方特色及風格。
高雄市政府社會局也在高雄大學附近開闢「銀髮族市民農園」,規劃80個、每單位約10坪的種植空間,免費提供設籍高雄市、年滿65歲以上的長者申請使用1年,可種植蔬果花卉享受田園之樂。
高雄大學運動健康與休閒學系助理教授莊淑姿靈機一動,將該門課部份課程移到農園內,讓學生跟管理者、使用者(阿公阿嬤)面對面接觸親身體驗,從中學習管理與規劃實務。
「同學,蔥跟蒜、芹菜跟韭菜怎麼分辨你們知道嗎?」面對年輕學子造訪農園,阿公阿嬤們顯得相當開心,精神抖擻地賣力介紹自己所種植的作物,包括青花椰菜、韭菜、蕃薯葉、茼蒿、玉米、蘆筍等10幾種蔬果,還隨手摘了棚架上的小番茄請學生品嚐,「阮這是有機不灑農藥的,蓋健康啦!」
種菜超過10年的蔡秀嬌阿嬤幾乎每天都來報到「巡菜園」,熱情跟學生推銷自己種菜的好處,讓家人吃得安心健康令她很有成就感,蔡秀嬌阿嬤還慷慨地示範且讓學生親身體驗採收青花椰菜、茼蒿等作物。
修課學生黃承安表示本身對休閒農業就有興趣,再看到這群阿公阿嬤全心投入成了「開心農夫」,分析台灣逐漸邁入高齡化社會,更覺得只要規劃完善,前景大有可為。
特地跨系修課的電機工程學系學生蔣再益說,原本家中務農但收入欠佳,爸媽只好改行去工廠上班,近80坪農地荒廢實在很可惜,所以他積極學習相關常識,往後希望轉型開發為觀光農園。
大學課程發揮創意,居然也能讓「銀髮長者、種菜、按摩」,看似無關的三者之間產生關聯。原來走出校園,學習的角落處處都在!
照片提供∕高雄大學
運動健康與休閒學系助理教授莊淑姿(左三白襯衫者)帶學生到銀髮族市民農園,請阿公阿嬤教導蔬菜栽種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