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傅崑成/為討海人找法律屏障

林蕙娟
user

林蕙娟

1991-09-15

瀏覽數 16,950+

傅崑成/為討海人找法律屏障
 

本文出自 1991 / 10月號雜誌 第064期遠見雜誌

才兩坪多的研究室裡,幾個大書櫃或橫或縱地盤踞,書籍、文件占滿書櫃,漫上書桌,也堆疊在地上。斗室更顯局促,身材壯碩的教授靠坐一隅,仍神情舒朗,一派怡然自得。

教授掏出名片,上面沒有任何頭銜,「傅崑成」三個字印在右下方,一幅夕陽映照的海景占掉名片的大半。

小畫卡似的名片已道出這位教授的特色。傅崑成,台大法律系副教授;專精海洋法、國際法;身兼中華民國對外漁業合作發展協會法律委員會召集人,常奉政府指派,出國處理我國與他國的漁業糾紛。

近年來,我國漁船遭外國扣押事件頻仍,涉及國際法、海洋法的問題日增,傅崑成的專才,使他在今年初獲聘為行政院顧問。

在學生的眼中,傅崑成不僅是位稱職的教授、學者,「也是位社會參與者。」

多觸角,精力旺盛

他多次受政府之邀(包括農委會、研考會、新聞局、外交部、內政部等)參與政策研訂、法案起草;他主持公視節目「國際瞭望」;最近,他更為參選年底二屆國代奔忙,在國民黨黨內初選中,獲北縣第六選區第一高票。

「精力旺盛,」傅建武形容四十歲的次子傅崑成。他憶起崑成念建中時,校長對他說:「你的兒子很特別,喜歡參加很多活動,還能顧到課業。」

從小,傅崑成愛寫作、愛繪畫、歌唱得好、善演講,參加各種比賽無往不利。小學三、四年級,別的同學每天二筆一畫照帖子寫小楷作業,傅崑成則不,他揮毫編寫連載武俠小說,「老師一天不看他的作業都難過,」小學老師對傅崑成的母親說。

高中時,一位韓籍音樂老師要傅崑成每天喝牛奶稀飯滋養聲帶,督促他練唱。這位音樂老師相信只要好好栽培,傅崑成會成為優秀的聲樂家。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雖熱中多方興趣,傅崑成很早認清自己的志趣,他念法律的心意篤定。「拿出媽媽當擋箭牌,」傅崑成告訴對他期許甚高的音樂老師:「媽媽不希望我走聲樂這條路。」

法律這條路,他走得順暢;台大法律系學士、法研所碩士,美國維吉尼亞大學法學碩士、博士。考上台大法研所後,他還兼職中國時報編譯、外交記者;他能善用記者被分割得支離破碎的時間,把當時開的「小破車當作書房」,行李廂放了一堆紙箱裝滿資料,隨時可以念書。

留美期間,時報留才,為他創了駐紐約特派員的職銜。余紀忠曾說:「崑成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

念法律救漁民

人生長程規畫,一半是機緣,一半靠自己的堅持。傅崑成並非從未遭到挫折,雖然他能在大學畢業後,一口氣考上四所大學的法研所,但他考過三次律師,二次司法官,屢戰屢敗。

當時考律師千中取二,有人嚐了十次敗績而自殺,有人苦讀成疾,「我不能把有限生命放在不確定的事上,」他憬悟。

大部分的習法學子視律師為第一出路,「除了做律師,難道社會不需要法律嗎?」這是他現在經常對學生說的話,「已經有太多習法的人,為有權人、有錢人,提供太多服務了。」

記者生涯對他專研冷僻的海洋法有很大的影響。他看外電、跑外交新聞,接受世界觀的「刺激」,「台灣四面環海,卻忽視國際法中海洋法對台灣的重要。」

浸淫遠洋漁業問題愈久,傅崑成愈認為,社會上最需要法律幫助的人,除了雛妓,就是在遠洋作業的漁民。

「學法律的路很寬,」他滿足於目前除教學外、為漁業問題奔走的現況:「如果念著念著把人生的路弄窄了,只向錢看,就毫無意義。」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