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當令食材氣場強 適時適吃最開運

名人上菜2〉星座專家、食育大使 瑪法達

王一芝
user

王一芝

2017-04-19

瀏覽數 13,000+

當令食材氣場強 適時適吃最開運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食農教育動起來 認真學吃飯

眼前的這位「女巫」,不像西方童話故事裡,身上披著黑色斗篷、騎著掃帚出現的鷹勾鼻老太婆,她留著及肩短髮,把太陽眼鏡當成髮箍,打扮時尚又亮眼,完全符合典型的中年都會女子。

很難想像,個頭嬌小的她,就是名滿全台灣的星座大師瑪法達。

為推廣食育 揭開神祕面紗

不少人都是從每星期的星座預測專欄認識瑪法達。她獨特的「瑪式」筆法,有如捧讀文言文,讓人霧裡看花、似懂非懂,一旦心領神會,就像每個人都感覺蒙娜麗莎的畫像,只對著自己微笑,因此擁有大批死忠擁護者,連名主持人陳文茜也愛看。

因為曾神準預測日本新潟大地震、南亞海嘯、馬王政爭等國際及政治大事,讓瑪法達的專欄成為許多人的參考指標,網友大讚她「準到沒有星座想上榜!」

即使名聲斐然,但瑪法達卻低調到不行,鮮少接受採訪,更不輕易以真面目示人。外界對她的印象,只停留在專欄那張拿著星星魔杖、披著面紗的女占星師畫像。

第一次公開亮相是2011年民進黨總統初選政見發表會,她替好友民進黨大老許信良站台,盧山真面目才曝光,搶掉主角不少光芒。

也是那一次,眾人才恍然大悟,原來瑪法達是台大政治系畢業的高材生、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國際關係碩士。

本名鄒明珊的她,本業是國際新聞,當過媒體主管,赴美期間和擔任報社特派員的先生合作撰稿,因緣際會鑽研星座學,不久後在報社寫星座專欄,受歡迎程度連她自己都意想不到。

她沿用了在台大撰寫評論文章的筆名「瑪法達」,那是她最鍾愛的阿根廷漫畫家季諾作品《娃娃看天下》的主角名。

轉行星座家20年,副業做得比本業還出名,瑪法達不諱言笑說,連老師都認為她不務正業。雖然主持邀約不斷上門,她卻保持神祕。任誰也沒想到,2017年開年後,瑪法達卻接連兩次出落大方地出現在鎂光燈前。

這兩次,都跟食育有關,一次是和名廚簡天才共同利用醜蔬果烹煮歐姆蛋捲,另一次則是元宵節教做全穀湯圓。「全都是為了推廣食育,」她拿著人生第一張印上「瑪法達」的名片,上面職稱簡單寫著「台灣食育協會榮譽理事」。

結合星座運勢 找回食物季節感

為何低調了這麼多年的瑪法達,終於打破神祕?

初衷其實很簡單。一群媒體人有感於近幾年台灣食安風暴一再引發社會憂慮,自發性成立「台灣食育協會」,希望透過飲食教育翻轉台灣的農業和環境。瑪法達就是發起人之一,「除了當巫婆之外,如果我還有社會能量,我願意做公益型的社會企業,」她說。

其實私生活中,瑪法達極少下廚。在兩性平等的時代,她家完全是專業分工,由在電視台擔任主管的先生負責掌廚。

「我不煮不代表不關心,」瑪法達直言。她堅持只吃真食物,儘量不吃加工食品。真食物的兩個重點就是當季和在地,而且她喜歡逛傳統市場更甚於超市。

一位在友善大地有機聯盟替40位小農行銷產品的友人告訴她,台北人對食材規格的要求嚴格到不行,不管太長、太短、太彎或太小,都無法上架販售,但那些種植過程不使用農藥、化肥和除草劑的食材,外觀雖不完美,營養成分卻可能更好。

她看到導演吳念真在《總舖師》飾演的街友「憨人師」,把外型不討喜被丟棄的NG蔬果,烹煮成一鍋美味,感動得不得了,「站在惜食不浪費的立場,傳統市場對食材規格的容忍度比較高,」正義感十足的瑪法達說。

【會員限定活動】護國神山怎麼造?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背後的賭注!

身為食育大使之一,瑪法達賦予自己兩項任務。首先是結合星座運勢,找回民眾對食物的季節感。

她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吃什麼食物最開運?她表示,當季當時當令,以及食物里程最低的在地食材,就是「開運食物」。

原理不難。當季生產的農產品,生命力最旺盛,氣場最強大,如果能在營養尚未流失的時刻,馬上把它吃進身體裡,那種靈性空間的相互撞擊,就稱之為「當運」。

事實上,星座是由季節界定。12個星座和24個節氣對應,每個星座都是由兩個節氣形成,「不管人或者食物,都是那個季節的產物,兩者一拍即合,多吃的話就能開運,」瑪法達解析(瑪法達私房菜)。

她舉例,牡羊座要吃春分盛產的食物,處女座吃秋分食物,魔羯座則是冬至食物;而水象星座要多吃海鮮,風象星座適合清淡,至於火星守護的牡羊座和天蠍座,不妨吃麻辣鍋。

食育從小開始 就不會浪費

她的第二個企圖心是結合星座運勢,推廣在地小農的優質農產品。

她舉例,盛產蘋果的美國西雅圖,蘋果種類多到族繁不及備載,後來農業局把蘋果分類成12星座專屬,成功提高在地小農15%的銷售,「趣味性的話題包裝,有效拉抬在地小農的被詢問度,」瑪法達認為很值得水果王國台灣效法。

又如,每年12月到隔年2月是桶柑盛產期,就是魔羯座的幸運水果,「那時天冷容易感冒,正好需要補充維他命C。」

不寫稿的時候,花很多力氣觀察、閱讀、思考的瑪法達說,解析星座需要想像力,而台灣農業也一樣,還有很多想像空間。

例如,日本愛媛縣的柑橘產量全國第一,吃也吃不完的柑橘,被當地人拿來養魚,沒想到生魚片嚐起來卻有股淡淡的柑橘味。

「雲林古坑的柳丁不是也常過剩,將來台灣可不可能也有柳丁吳郭魚、柳丁豬可以吃呢?」瑪法達想像。

她非常推崇西方一句諺語「You are what you eat」(吃進什麼樣的食物,你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如果吃進去的都是調配出來的食物,氣場不會純正,運也不可能好。

食安風暴引發的社會憂慮,讓台灣人從前年下半年沉悶到現在,來到天秤座之年的2017年,屬於「輕奢華」主義,人們會開始期待在食物安全的前提之下,營造出生活的浪漫,拿來當作台灣食育行動起始年再適合不過。

瑪法達在紐約念書時,隔壁住了一位台灣公務員,每次只要想念千萬里之外的老婆和孩子,就下廚做紅蘿蔔炒蛋,「我以前最討厭吃這道菜,但卻是對家的記憶,」那位公務員對她說。

他認為,每個孩子的記憶裡,都該有一道家的味道。目前在日本留學、陪媽媽瑪法達受訪的大女兒說,人在日本時,最想念爸爸煎的虱目魚。而瑪法達最想念的則是母親的肉丸子,「那是傳承了三代的好味道。」

問瑪法達當初有沒有預測到台灣會發生食安風暴?她彷彿又變回那個拿水晶球算命的女巫,神祕地透露,食安風暴發生在處女座之年,處女座本就是重視精準、安全、食物、營養、養生、健康,「那年發生那麼多事,回過頭反省,還是有些相關。」

台灣前幾年一波接一波的食安風暴,追根究柢就是食農教育長期受到忽視,看到有些中小學已經開始讓孩子嘗試種植,啟動和土地的對話,瑪法達滿是欣慰,「食育最好從小開始,明白種植過程有多辛苦,坐在餐桌前就不會浪費。」

家裡的餐桌就是關心食物議題最好的起點,自己煮晚餐更是食育的重要儀式。

瑪法達在《2017星座大預言》寫著,「今年是需要不斷以積極行動挑戰界限與開拓地平線的機會年。」星座運勢如此,推動食育運動亦然。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