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一條在手潛力無窮-衛星頻道征奪戰

許薔薔
user

許薔薔

1991-08-15

瀏覽數 13,000+

一條在手潛力無窮-衛星頻道征奪戰
 

本文出自 1991 / 9月號雜誌 第063期遠見雜誌

台灣的上空,這陣子特別地風詭雲譎,因為「亞洲衛星一號」正旗分二幟地到台灣兜售中文頻道及中文節目時段,台灣業者兵分多路地競逐經營與合資中文節目權。相對於民間熱切地爭取衛星頻道,政府仍堅持拒絕開放衛星頻道,另一場

「禁令」與「反禁令」的戰爭正在上演。

日本已自行發射「百合」、「宇宙通信」及「超鳥」衛星;中共發射「東方紅」衛星;蘇聯有「靜止」衛星;印度有「內陸」衛星;韓國、緬甸、孟加拉、蒙古均已在亞衛一號上租賃頻道播放自己的節目;印尼、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澳洲也向印尼所屬的「統一」衛星租下頻道。

和亞洲這些國家相比,台灣還在猶豫如何舉步邁入媒體新紀元。

節目來源是關鍵

政府對民間經營衛星電視中文頻道,並不鼓勵。去年四月七日發射升空的亞衛一號,所有的二十三條頻道幾已出售出租,僅餘一條中文頻道,仍虛位以待台灣。

以香港為總部的亞衛一號,於去年由中共「長征三號」火箭成功發射升空後,便正式登記為亞洲第一枚地區性商用衛星。除用於中繼網路、稀路通訊之用以外,將近八0%的容量,已決定用做衛星電視轉播。它的輻射波束之廣,足以覆蓋全亞洲,包括三十八個國家、二十七億人口。

亞衛所屬的亞洲衛星通訊公司(Asia Satellite Telecommunication Co. Ltd.),委託台灣的豫成企業代理對台銷售出租頻道。

而已租到亞衛十二個頻道的亞衛三大股東之一的和記黃埔有限公司(Hutchison Whampoa Ltd.),則於去年底與香港長江集團合組「衛星廣播有限公司」(Hutch Vision),經營泛亞洲衛星電視業務,將向亞衛一號覆蓋區內逾一五0各地面廣播電視相關業者直接銷售節目。銷售部主任廖俊威上個月曾來台拜訪具合資潛力的業界。

亞衛通訊公司及衛星廣播公司均熱中於台灣市場。才成立半年的衛星廣播公司已在台委託偉達公關公司為他們發布消息、促銷形象,以利市場拓展。

豫成企業負責人常中堅則頻頻走訪氣象局、電信局等政府機構,以及實力雄厚的三家電硯台,尋求合作的可能,「三家電視台的節目軟體庫存量多,且供應較一般業者豐富,是最可能的合作對象之一」,常中堅道出衛星電視頻道經營與生存的最大要素--節目來源。

由於台灣即將在明年開放有線電視,近四十個有線系統設立之後,系統經營者如果以「跑片」方式遞送軟體,既不符經濟效益、也不合時效要求,「最好是利用衛星頻道來發送訊號」,「衛星與有線電視雜誌社」負責人施宏敏指出,有線電視系統靠衛星來發送軟體訊號、傳播節目,是較合理而快速的方法。

國際中信本土友聯

中國信託集團是最早布局,承購美國有線新聞網(CNN)及運動網(ESPN)節目優先播映權的大財團,並且也是最早公開籌組有線電視系統的業者之一。

中信目前正卯盡全力和衛星廣播公司股東「長江集團」密切接觸,負責該專案的緯來傳播公司總經理陳繼業指出,衛星廣播公司將在九月分開播兩條英文頻道和一條中文頻道,中信勢必要在七、八月間敲定與長江集團合資的契約。中信意欲囊括頻道經營、軟體供應及系統經營,通吃上中下游,野心宏大,觸角靈活。

由蔣孝勇妻舅方智楠領軍、力霸支持的「友聯全線」傳播,雖然不似緯來傳播走國際節目路線,而與本地的歐棚傳播公司簽下五年的台灣餐廳秀播映契約,及新加坡廣播局製作的中文戲劇等,以本土口味為主。

這支有線電視軍隊,也一心一意占領衛星頻道。「我們已經下了訂單」,友聯執行副總經理游守義揚揚眉毛說。據瞭解,「下訂單」,是「掛號」、「投標」,向亞衛表示有意承租。

經外貿協會介紹,聘請美國有線電視公司(Cross Country Cable Int’l)為顧問的友聯全線,深知擁有衛星頻道才是經營有線電視系統的重要上游利器,因而態度比較積極。由於競爭白熱,業界傳言四起。

六月上旬,業界一位代表性人物放出「最後一條中文頻道已被衛星廣播公司租走」的消息,理由是已有十二條頻道的衛星廣播公司,要儘可能掌握這個區域的所有頻道。代理亞衛頻道台灣業務的豫成企業負責人常中堅聽到這個消息,哈哈一笑說,「最近放這種消息的人太多了」,他指出亞衛頻道還在他手上待價而沽。高雄王玉雲家的華榮電線電纜公司就正在和豫成洽談中。

當國內共同天線業者、欲經營有線電視的財團組織、甚或財力較雄厚的第四台、…等,投入衛星頻道經營權爭奪戰,政府的政策都投下新的變數。

已宣稱放棄競爭亞衛頻道的台灣電訊網路副總經理曹文麟解釋,台訊逐漸心情意懶的原因,「他們一下說要播這個節目,一下又說不播了」。今年初動作最大、不停在台港兩地奔波的台訊,幾個月之內就退出了。

退出的多加入的少

由於亞衛三大股東中包括中共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台灣並未首肯民間向亞衛承租頻道,新聞局副局長廖正豪就曾指出,「短期之內這項禁令不會解除」。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但是一位負責衛星頻道專案的人士則表示,中共僅是接受合約,將衛星送入軌道,對衛星的使用不具控制權,他和其他租用者具同等地位。「政府讓一個並非中共所有的亞衛中文頻道閒置,未免防衛過當了些。」他說。

有些業者評估租到亞衛頻道的政治可能性並不高,紛紛立下了「第二備案」。

「第二備案」即是向印尼發射的統一衛星租用頻道。緯來傳播和友聯全線都不否認有這個退路。

另外,三光行集團的「有線電視課」正進行重組,副理謝進男表示,衛星頻道租金一個上午就要新台幣三萬元,並不划算。威京集團的有線暨衛星電視業務計畫,也交給企畫部「繼續觀察」;企畫部經理吳健宏表示,談租購衛星頻道目前「言之過早」,威京仍在評估中。

這場衛星頻道爭奪戰發展至今,戰場上退出來的人,比新加入的多得多。

台灣的衛星電視發展型態,自四年前小耳朵走私偷渡來台以後,一直是被動接收其他國家(如日本)的衛星溢波或衛星頻道節目。四年以來,並未走出以自己文化意識為傳播主體的主動參與道路。

台灣的國際傳播能力和遠景,正待克服本身大環境的禁制而往前延展。

二十世紀結束前的十年,台灣仍站在媒體新世界的關口。

亞衛升空華人統合

亞洲的中國大陸有十億中文人口;四小龍中的台灣和新加坡是華人創建的富裕重鎮;東南亞各國中更有人口數量及文化勢力龐大的華人聚落。但在亞洲地區處處「聚居成塊」,並擁有影響力的華人市場,似乎並沒有在亞洲新媒體--亞衛一號升空後,受到普遍、認真的對待。

亞衛二十四條頻道中,預計將有兩條中文專屬頻道,二至三條頻道夾雜中文及其他語言節目。對未來收視的中文人口而言,亞衛提供了交流統合的契機。

亞洲的中文電視觀眾可以透過亞衛的新聞、紀錄片、戲劇節目或廣告,瞭解其他華人的生活方式,它會使各地的中文口音愈來愈相同。

單一的中華文化藉此奠基也許尚嫌遙遠,但長遠來看,亞衛有做為同化華人文化媒介的機會。

政府消極民間積極

但至今為止,中文頻道或其他頻道的中文節目,都由市場風向來操控,尚未出現針對亞洲華人設計的節目。曾與日本OWT衛星公司簽約、將中視節目送上日本衛星供日本華僑收視的中信集團緯來傳播公司總經理陳繼業坦然表示,他們並沒有針對亞洲華人做單獨的市場調查。「中文一直是弱勢文化族群」,他對亞衛的中文整合能力並沒有信心。

在政府方面,教育部社教司司長楊國賜回憶道。去年上半年,當國內風起雲湧地討論如何運用衛星電視時,曾有少數學者建議有關單位對亞洲華人收視亞衛的潛力做調查,但並未引起有關單位重視。目前可能只有僑委會有相近的資料,目的都僅限於「僑教」政治宣傳,無益於開發亞洲中文電視市場。

政府態度消極,民間卻非常積極。腦筋動得快的,已看準了衛星電視將改變亞洲華人市場,準備出擊。

控有亞衛十二個頻道的衛星廣播公司(Hutch Vision),最近接獲不少台灣廠商探詢廣告,其中大多為電子業者。在廣告商眼中,「亞衛」代表亞洲華人大整合的機會,潛藏的商業利益極大。

在新加坡排名第二大的奧美廣告公司,不久前做了亞洲華人市場調查。

五十年整合華人

奧美亞洲區媒體總監邱觀崍是計畫負責人。他估計,未來亞衛將有四至五個頻道專門或穿插放華語節目,華語人口必將激增;也就是說,操其他中國地方方言的華人,不久之後也將因強大的傳播力而能聽懂或甚至運用華語。奧美也根據此項調查向各廣告主,如百事可樂及美國運通卡等,建議及早以全亞洲華人市場為對象,設計廣告攻勢。

亞衛整合中文人口的潛在影響,必須以華人人口分布做為前提。邱觀崍認為,廣告訴求應以一個觀念或創意,和不同國家中的華人溝通。

他並且舉例說,未來中文人口區隔,必將如美國有線新聞網CNN切割英語人口市場一樣。看得懂CNN的人,不僅藉收視CNN學習英語,更進一步學習逐漸接受CNN的世界觀與意見風尚。

不過,由於政治的分隔,「要整合華人文化,至少需要五十年的努力,」傳播學者熊杰認為。

亞衛升空了,華人的交流前景則仍處於圓筒前進的階段,這是一條需要遠見和熱情的路。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