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學會待人處事 比專業能力更有用

儲備實戰力:技職校長經驗談〉台北商業大學校長 張瑞雄

陳信佑
user

陳信佑

2017-02-09

瀏覽數 8,300+

學會待人處事 比專業能力更有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2017大學暨技職入學指南

大學四年,念一個自己喜歡的科系十分重要。

在我那個時代,高中還沒有性向測驗或升學輔導,大家通常按照聯考分數,一路從第一志願填下來。念建中時,我發現自己很喜歡數理科,但不喜歡要大量背誦的社會科,因此高二選擇就讀理組。

後來順利考上當年的第一志願──台大電機系,也讀出興趣。印象最深的一堂課,是大一時許清琦老師的「計算機概論」。許老師總不吝於嘉許學生,他曾稱讚我的程式作業寫得很好,也因此激勵我繼續攻讀研究所。

當上老師或校長後,我常提醒自己要看見學生的好、多鼓勵他們,也常告訴同事們:「別輕忽你的影響力,」因為老師的一句話,很可能會改變學生的一生。

打破系所隔閡 推動跨領域學習

現代社會變化很快,跨領域學習更顯得重要。以我為例,大學念的雖然是電機系,同時也選修日文、經濟學、國際貿易等課程。這些知識或許對我現在的工作沒有直接幫助,卻開拓學習視野。

我常告訴學生,大學是博雅教育,除了本科專業外,也應廣泛學習、觸類旁通。就拿北商來說,我們近年不斷打破系所間的隔閡,學生不僅可以跨系修課,甚至能跨校修課,而且都計入畢業學分。

三年前我剛就任北商校長時,看見有些系的畢業學分高達140~150個,第一件事便是推動降低畢業學分。道理很簡單,學分太多,學生無法好好消化;必修太多,也無暇選修其他課。另外,我們也鬆綁雙主修、輔系的申請資格和程序,讓學生有更多自主學習的空間。

我認為大學生應具備的知識與技能,「在廣不在深」。換言之,就是蹲好馬步,把這個系的基礎專業學好;其他高深、專精的知識,可以留到研究所或職場再學。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舉個例子,我大學曾學過一個叫「COBOL」的商用程式語言,早年很多銀行都會用這個軟體。但現在,用COBOL的銀行愈來愈少,像Java或更新的程式語言不斷出現,這些都是以前學校沒教過的。

學過程式語言的都知道,很多邏輯、概念是相通的。雖然以前沒學過,但只要掌握基本原理,再學新的很容易。這就是我所說的,大學教育不求專精,但一定要把基礎專業學好。

先學做人 再學做事

除了基礎專業,大學四年還要學另一件重要的事:待人處事。

北商的教育理念有兩個重點,一個是專業,另一個是品格;前者是IQ,後者是EQ。在往後的未來人生,EQ甚至會比IQ更重要。

大學四年中,有很多機會學習待人處事之道。比如校外打工、擔任教授的助理,可學習和上級的應對進退;當班代或社團幹部,可提升領導統御、團隊合作能力,這些都是與人相處的技巧。

要特別提醒的是,大學時儘量多與人交往、參加系上或社團活動,千萬不要當「獨行俠」。出了社會,大學朋友會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人脈,珍惜與同學相處的機會,將來才能相互照應。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