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從太陽花學運、勞工權益到同性婚姻議題,許多學生紛紛從教室走上街頭,位處議題研究核心的法政學群,也變得愈來愈熱鬧!
東吳大學政治學系主任陳立剛指出,多元的社會議題,彰顯跨領域學習的重要,「社會議題很複雜,例如長照,就能從社會、社工、法律、經濟、財務各種角度切入,不是只會一項專業就能分析問題。」
陳立剛提到,美國史丹佛大學、倫敦政經學院等名校,已經不像過去用比較政治、國際關係、公共行政的方式分類,而改以探討難民、貧窮的「議題」導向,橫跨哲學、政治與經濟學門。
需具備基本語言能力 培養國際觀
銘傳大學法律學系主任李開遠則表示,法律系再度轉熱的原因,也受到跨領域影響。他舉例,最近常看到工作數十年的醫護人員,因為申請健保被退回,需要訴願、行政訴訟的知識,所以重回校園,學習法律。
陳立剛主張,學生應該具有基本語言能力,並勇於移動,培養國際視野。
東吳大學政治學系便讓學生到馬來西亞、菲律賓、韓國學習,了解當地的歷史、社會、文化、政治。同時,還要對新科技發展有基本認識,「你不需要是專家,但要知道網路、社群媒體、大數據在幹嘛,」陳立剛說。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四年級的陳泓旭,求學期間廣泛參加學生會選舉與各種社會運動,他觀察,現今台灣社會運動蓬勃發展,政黨體制、地方選舉政治都在改變中,如果未來有心投入公共事務,現在是利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