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只能把生意往外推 收垃圾收到得罪人

全國最大事廢處理公司 可寧衛董事長楊慶祥:

彭杏珠
user

彭杏珠

2017-01-24

瀏覽數 149,200+

只能把生意往外推 收垃圾收到得罪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17 / 2月號雜誌 偷學成功者的運動筆記

18年前,台灣可寧衛為順利推展業務,找上深耕高雄的楊慶祥合作,各持股50%,設置有害事業廢棄物固化廠及一般事業廢棄物掩埋場。

從父親的殯葬業轉型成廢棄物處理業,可寧衛董事長楊慶祥近18年的奮鬥歷程,儼然是台灣廢棄物處理的演變史。

連十年 每年賺一個資本額

當時,台灣產業界環保觀念尚未健全,隨處可見廢棄物亂倒,可寧衛幾乎開一天工就賠一天錢。可寧衛亞洲總裁告訴楊慶祥不必緊張,按照他們的經驗,生意一定會愈來愈好,「兩年後,真的開始賺錢了。」

2011年,外資撤出台灣,楊慶祥買下股份,獨力經營,還掛牌上市,客戶遍及政府及國、民營大企業,已完成七座掩埋場的興建與營運。

很難想像一家處理垃圾的公司,近十年幾乎年年賺一個資本額(10.89億元)。台新投顧協理黃文清指出,可寧衛毛利率平均達六至七成,每股盈餘在9.43至13.38元間,股價最高259元,今年1月13日收盤價163.5元,獲利高且穩定、進入門檻高。

現在,幾乎天天都有垃圾等著進場。「創辦初期,一天頂多三台車,全盛時期,30幾台車川流不息,」楊慶祥說,一般事廢每公噸進場價也從2000多元,漲到目前的6000至8000元。

目前全台僅剩兩家可掩埋一般事廢的公司,但另一家嘉義縣律潔環保的掩埋量不及可寧衛1/6,也沒有固化物掩埋場。難怪清除業者紛紛說,「全台幾乎僅剩可寧衛收較大量一般事廢,再貴都要排隊進場啦!」有業者甚至還運用關係,希望擠進可寧衛位於高雄岡山的大倉掩埋場,仍不得其門而入,楊慶祥「收垃圾收到得罪人」,堪稱一絕。

為何生意上門卻往外推?副總經理蔡仁正說明,大倉掩埋場僅剩20幾萬噸的空間,加上新申設掩埋場愈來愈困難,如果不妥善控制,擔心無法銜接服務,「只能以簽約老客戶優先,新客戶就必須暫緩了。」

原先大倉每月進場量三萬噸,現在降為1萬5000噸,頂多還能撐一年多,未來進場量還須看下個掩埋場的完成速度修正。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為何全台僅剩可寧衛可以收大量事廢掩埋?

首先是法規逐漸加嚴。台灣的環保法規多參考歐美日等先進國家,甚至更嚴厲。以掩埋場為例,須扣除30%隔離綠帶、15%基礎設施,可掩埋容積減少一大半。開發面積低於十公頃的掩埋場幾無經濟價值可言。

可寧衛前五座已封場復育的掩埋場面積共16.7公頃,共掩埋361餘萬噸事廢。但營運中的大倉跟吉衛合計約20公頃,卻僅有300萬噸容量。「前後差距很大,」楊慶祥說,如果不是早期購置一些土地,一定會面臨土地無處找的困境。

用地稀少是瓶頸,購地成本往上飆更墊高門檻。例如可寧衛籌設中的集團第八座掩埋場(大寧),面積3萬1125坪,其中有800坪政府用地,最後鑑價一坪十萬元,「這一小塊地就8000萬元,掩埋場真的是資本密集產業,」楊慶祥感嘆。

不過,這些都不是阻擋業者投資的大石頭,最棘手的是「人」。十多年來,居民、環團抗爭力道愈來愈強,讓業者卻步。「先前建置七座掩埋場,最快的是三年,還有拖到六至八年的,」楊慶祥說,只要居民、環團反對,有些委員乾脆不出席審查會,更不敢以專業知識為開發單位背書。主管機關往往因抗爭要求業者重新調查各項數據,費用一直追加,施工期不斷延宕。

強化環保 一掃髒臭惡名

儘管申設過程困難、冗長,可寧衛終於在2016年3月取得大寧掩埋場的同意設置文件,樂觀預估今年8月能完工啟用,至少可多出165萬噸掩埋空間,幫全台事廢再撐一段時間。但大寧後,下一座掩埋場又在哪裡?

近幾年來為扭轉民眾對掩埋場髒亂惡臭的印象,可寧衛實質注入環保作為。2015年,在吉衛掩埋場外圍設置寬13.8公尺、高180公尺、面積近2500平方公尺的綠化植生牆,汙水、廢水經處理後再用於植生牆澆灌。2015年6月29日通過金氏世界紀錄認證,成為世界最大的垂直花園。

不少訪客來到大倉跟吉衛掩埋場,對掩埋場印象大為改觀。為保持乾淨,連進入過磅室都要脫鞋。場內像座公園,隨處可見精心修剪的花草跟石雕擺設。

看著眼前這一切,楊慶祥強調掩埋處理是極度需要的行業,不管吃的、用的或產業製造的,都會產生廢棄物,設置合格最終處置場才能開創經濟與環保雙贏局面。總比繼續到處亂倒,來得好吧!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