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週前,就在同一個地方,緬甸第一副總統吳敏瑞帶領著商務部及經濟部的官員,特來與若敏溫交流,親自了解聯合會的會員企業所遇到的貸款困難、技術升級與市場法令等問題。
這項每月一次官民相見的溝通例會,便是若敏溫一手促成。而他自己就是企業家,創辦了緬甸工業聯合公司。
緬甸工商聯合會是緬甸歷史最悠久的商會,成立於1919年,也是緬甸最大的商業組織,囊括720個協會,3萬3000多家會員。特別的是,其中96%是中小企業。
傳達會員企業家心聲 「上達天聽」
這間近百歲的超大商會,在緬甸新政府的經濟改革大業中,角色吃重。除了分享知識、經驗和機會,緬甸工商聯合會與新政府合作密切,會員企業家的心聲能透過它「上達天聽」。
若敏溫極力讚揚緬甸政府剛通過的《新投資法》,開放更多行業准入緬甸。他以「政府這樣做就對了」的口吻說:「新政府的政策需要清晰和簡潔,以幫助經濟增長。」
曾來台灣參加COMPUTEX展,接受台北市電腦公會捐贈70台電腦,加上與外貿協會簽署了合作備忘錄,若敏溫對台灣十分友善,也深深了解台商對中國大陸及越南的崛起貢獻良多。以下為專訪精華摘要:
《遠見》問(以下簡稱問):你怎麼看緬甸近兩年的發展?
若敏溫答(以下簡稱答):緬甸的觀光業和服裝產業潛能正在大爆發,前者已成為經濟很重要的驅動力。
除了石油和天然氣外,服裝業在2015年成為第二大出口創匯商品,主因是2016年10月美國取消制裁,這非常鼓舞人心,可帶動更多外資。
像服裝業就至關重要,它雇用了超過40萬人。2017年緬甸希望服裝出口能增加到30億美元。
問:美國解除經濟制裁,帶來什麼改變?
答:最大好處是出口相關產業得到長足的進步。金融制裁也沒有了,銀行之間匯款解禁。此外,緬甸勞工增加輸出海外,指日可待。
現在美國大型企業相當有意願到緬甸投資,美國商會在緬甸的活動愈發頻繁,且很主動,未來雙方有望出現更多合作。
農業、勞力密集產業 需求爆發
問:台灣企業在緬甸有哪些投資機會呢?
答:台灣在工業和農業有優異成績,中小企業也蓬勃發展。而緬甸資源豐富,工業卻欠發達,因此台灣投資緬甸機會巨大。
緬甸歡迎外資的領域,包括農業、基礎設施和勞力密集產業,台灣恰巧能發揮作用。
首先,台灣先進農業技術可以提高緬甸的生產品質,讓達到國際標準的農產加工品能出口,賣更高價格。
其次,台灣基礎建設相關領域的產品和服務,以價格實在、品質優良著稱。
第三,台灣企業投資海外,向來擁有良好的聲譽,對當地經濟增長有很大的貢獻,譬如中國和越南也提供大量的工作機會。因此台灣企業投資緬甸,我們會儘量協助。
問:台緬間如何有更多互動?
答:目前緬甸中小企業遇到的問題,包括出口量不穩定,背後更深層的原因是達不到國際要求。
食品包裝、農產品加工 台灣強項
緬甸是農業大國,首要目標是提升農產品出口,台灣在食品包裝及農產品加工產業都是強項,希望兩國未來能有很好的合作。方式是引進台灣的技術,將緬甸的農產品進行加工後出口。
緬甸聯邦政府真的要鼓勵外銷高附加價值農產品的出口,而不是過於依賴天然資源出口。農民需要政府激勵機制,全國應設立農產加工出口區,讓企業擁有多一些融資和貸款。
問:緬甸土地昂貴、匯率波動很大,你怎麼看?
答:新政府上台後,經濟改革停滯,各界都在觀望新政府會推出什麼樣的政策。
超過95%的緬甸公司是中小企業,需要增加生產力,但融資管道有限,也缺乏海外市場和現代技術。政府應提出新的出口專案,鼓勵生產高附加價值產品,重新審視稅收法規,讓企業有動力升級。
問:你怎麼看緬甸接下來的發展?
答:我還是樂觀,緬甸擁有豐富的資源物產,比以前開放、資訊透明,是個剛起飛的國家,預估外資會愈來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