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徐總裁(徐重仁)跟我提議要爭取傳藝中心,我沒有太多考慮,當天就答應了。他的出發點,不是營利,而是做公益,做公益為什麼不支持?我自己都在做啊!
早在全聯賺錢以後,我每年平均拿出台幣2億元,把全聯當作物資銀行的平台,弱勢族群拿著愛心福利卡,就可到900家分店自由選擇適合的食物、用品。 徐總裁跟我提到傳藝時,眼神充滿熱情。他12年前就接傳藝,到現在興趣還沒斷。
堅持實踐「讓利」理念
做事業有賺錢,大部分的人都會有興趣,但是做公益不會賺錢,沒有興趣的人,根本支持不了這麼久,一旦有興趣,就會做得很起勁。
過去統一蘭陽以公司經營,利潤必須回饋股東,但是全聯成立善美的基金會,以基金會的方式經營,利潤不能回收,回收是犯法的。
我告訴文化部官員,「全聯做保證,賠錢我負責。全聯有賺錢,可以賠得起;如果有賺錢,就是全部回饋。」
以後傳藝的經營主力是徐總裁,我在背後全力支持。就如同我在締約記者會所說,預算無上限,原本標案上承諾資產總額2億,後來我又加了1億,我的想法是,一定要吸引遊客,讓他們願意留下來,如果有需要,預算就再追加。
不同於其他零售通路,全聯是道地的本土企業,成本管控很精準,什麼都省,但省是省我們自己,做公益時絕不手軟。
大家都知道,我採取只賺2%利潤的低價策略,即使在金門、澎湖,便利商店售價多10%,我仍維持原價。在花東沒有其他競爭對手,只要多3%、5%,我就可以多賺很多。但我沒有這樣做,原因是偏鄉比較窮,不能欺負他們。
一旦做久了,消費者知道這個企業有愛心,又賣比較便宜,就會回來買,這就是我一直堅持的「讓利」理念。
前幾天召開善美的基金會董事會,結語時我特別拜託超過1/3的文化界外部董事們,「執行長如果賠了太多錢,一定會過意不去,不知不覺往商業化靠攏,你們一定要監督經營團隊,如果太商業化,絕對要把他們拉回來。」
善美的基金會有一組人做教育推廣,一校一傳藝,找大師到學校教小朋友捏麵人或做手工藝,光是宜蘭,一年就要辦100場,之後還要延伸到新北市、台北市。孩子一旦受到啟發,就會央求父母帶他們來到傳藝中心體驗。
我給經營團隊的唯一任務是,來傳藝的遊客愈多愈好,平時園區沒人的話,就和學校合作,邀請校外教學,每天都熱熱鬧鬧的,一旦生意好,即使偏遠,商家也願意來設點,就會形成良性循環。
要是有一天真的獲利,將會投入做更多傳承的事,這才是我們的真正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