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學院作為全球商學院領導者,該不該做網路教育?」2010年,哈佛商學院院長尼汀.諾里亞(Nitin Nohria)向全體同仁提出這個問題。
哈佛商學院是否該顛覆自己?答案若是,該怎麼做?若否,會不會被網絡教育所顛覆?
2012年,哈佛做了一個現在看來正確的決定。諾里亞抽調20多人,包括四位教授與當時的行政主管,組成超級創業團隊,在離哈佛不遠的地方進行創業實驗。
2014年,這個名為「HBX」的新單位,終於推出新服務產品,實驗也獲得全面成功,現在團隊已經發展到70多人。
教育改變世界的領導者
哈佛怎麼找創業趨勢?
第一,要忠於自己的使命。哈佛商學院的使命是「教育改變世界的領導者」,只要能達成這個使命的教育形式,包括網路教育,應該都可以嘗試。
第二,要做,就得找到差異化的、獨特的教學形式,而不是像其他學校那樣,僅僅把教授的演講錄影,放到網路上。
第三,哈佛的網路教育,能否使學習者願意付錢?網路教育免費,那就註定無法長久。
那麼,什麼是哈佛獨特的教學形式?
第一,哈佛的案例教學。但搬到線上課程,案例教學就設計成兩、三分鐘的短篇影片。
第二,哈佛的互動教學。哈佛的教授都不是「演講者」,而是設計課程進行方式的「設計師」,也是引導討論過程的「輔導員」,更是總結討論精華的「總結者」。
將這些互動形式體現在網路教育上,才應該是哈佛商學院獨特的教育形式。
線上教育 以參與者為中心
於是,HBX推出了三個產品線。第一,是三門基礎商學課,共170個小時,可花8週或18週上完,還有線下考試,是給沒有受過商學教育的MBA學生上的先修課。
學校要成功,必須對學習者有充分的了解,這些學生都是「九○後」,所以哈佛上課的形式要變,不能在是以往「西裝革履」的形象。所以哈佛商學院一反常態,拍了一支像歌舞片的廣告,效果非常好。
第二,最初出來創業的四位教授,也把自己的課搬到網上。其中一位,就是創新大師克萊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以後,還會有愈來愈多知名教授把課搬到網上。
第三,互動式案例。在做這個課程時,發現學校本身的技術無法完成任務,課程創新小組便與當地電視台合作,才創造出現在能與全世界全面互動形式的案例教學。
此外,網路教育和教室教育還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就是網路教育是追蹤所有數據,例如「學生在這個問題花了多少時間?」「有沒有互動?」
所以第一年,我們就從數據發現,成果完全超乎想像。
第二年,已經有一萬多人進行在線教育,在沒有全球宣傳的情形下,已經有三成學生來自美國之外。
我們的線上教育,又稱之為「參與者為中心的學習」。我們曾經做了一個實驗,問線上學生:「誰願意飛來美國了解哈佛商學院?」今年5月,就有來自世界20多國的500位學生來到哈佛,有60、70歲的老人家,也有高中生。
其中有位令人印象深刻的女孩,來自巴基斯坦。她家很窮,這是她第一次出國,來波士頓的路費只能支持她來參加會議,結束後要立刻回去。這樣的女孩,原本根本不可能跟哈佛有交集,但透過線上教育,我們影響了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