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大小領袖的四項職能

創新講談

姚仁祿
user

姚仁祿

2016-09-29

瀏覽數 9,200+

大小領袖的四項職能
 

本文出自 2016 / 10月號雜誌 台灣正在瘋荷蘭

最近,聯合國祕書長10年兩屆任期將屆,接受美聯社採訪,報導說:「他對許多世界領袖關心自己是否持續掌權,更勝關心改善人民生活,感到失望。」

為什麼許多領袖,會令人失望? 大約寫於西元前400年的周禮,久遠,但是,論述領袖職能,冬官篇的「考工記」,依然邏輯鮮明,值得參酌。

考工記開場:「國有「六職」…… 坐而論道,謂之「王公」;作而行之,謂之「士大夫」;審曲面勢,以飭五材,以辨民器,謂之「百工」;通四方之珍異以資之,謂之「商旅」;飭力以長地財,謂之「農夫」;治絲麻以成之,謂之「婦功」。」

撇開封建思想以及男女尊卑的社會結構,以現代眼光看,國有六職,可視為大小組織的運作,都需要六種職能,一是「領袖(王公)」,二是「行政(士大夫)」,三是「科技(百工)」,四是「企業(商旅)」,五是「農業(農夫)」,六是「文化藝術(婦功)」。

換言之,領袖的職能,就是「找出(論)大方向(道)」,讓行政、科技、企業、農業、文化藝術,各種人才,都能按組織的大方向,發揮所長。

發揮所長,目的是什麼?

找出大方向的領袖職能

一樣是周禮,天官篇的「冢宰」開頭幾句:「惟王建國,辨方正位,體國經野,設官分職,以為民極。」最能說明六種職位,發揮所長的目的,就是「民極」,讓「人民各在合適的位置,安身立命,提升生活水平」的意思。依據以上論述,回頭再問:「為何領袖,常令人失望?」。

我的見解是,「他們的特質,不適合當領袖」。

那麼,什麼樣的特質,才能勝任「找出(論)大方向(道)」的責任? 我認為,組織無論大小,領袖特質有四:

特質一:「無私:熱愛讓人變好,勝過自己」

不是愛權勢、愛名利、愛親信的愛,那是自私;領袖的愛,必須是「無私的熱情」,是一種「從心底,喜愛讓別人變好」的動能,這點最難,但最重要。約半世紀前,1967年的6月25日晚上8點54分,那年我17歲,全球第一次,衛星電視實況轉播,兩個半小時,地球上估計有25個國家,4億(有說7億)人觀賞,節目名稱叫「Our World」。

披頭四在倫敦,代表英國受邀,為節目特別寫了一首歌,「All you need is love」。

歌詞說「Nothing you can make that can't be made……All you need is love」,只要有愛,沒有什麼事,做不到。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換言之,無私的愛,力量廣達無邊,只要無私愛人,就幫得了人;何況,人民需要的,是被領導,不是被討好,而人們甘願被領導的原因,是感受到領袖的無私。

以德領導,迎向創新,改變時代

特質二:「創新:勇於領導改變」 領袖,需要「勇於帶領創新」,改變舊時代,創造新文明,提升人們的生活水平。 火,來自自然界,不是人類發明,然而,幾十萬年前,懂得用火,改善早期人類生活的那些人,絕對是領導創新的領袖,因為他們這些Creative Minorities,文明,不只改變方向,而且向上提升;沒有他們的勇敢,早期人類,躲避都來不及,那可能讓火靠近生活。

英國歷史家湯恩比(Arnold J. Toynbee)分析人類文明盛衰,結論是,所有文明的興起,來自該文明「少數創新領袖們(Creative Minorities)」,成功的回應因「世界變動」而來的挑戰。 著名的黑人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恩(Martin Luther King, Jr.)說:「Almost always, the creative dedicated minority has made the world better.」也充分表達了領袖人物,引領創新的重要能力。

讓組織緩慢卻堅定的進步

特質三:「順天應地:向自然學習,逐步演化,絕不心急」

周禮考工記,對於「天時」、「地氣」方面,也有很好的見解:

「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後可以為良。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則不時、不得地氣也。橘逾淮而北為枳,鴝鵒不逾濟,貉逾汶則死,此地氣然也。鄭之刀,宋之斤,魯之削,吳粵之劍,遷乎其地而弗能為良,地氣然也。燕之角,荊之幹,妢胡之笴,吳粵之金錫,此材之美者也。天有時以生,有時以殺;草木有時以生,有時以死;石有時以泐;水有時以凝,有時以澤:此天時也。」

有人認為,努力,就會成功,那是大錯;「天時地氣」沒掌握好,怎麼努力都白費,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但是,順天應地,需要耐心,自然界的演化,百千萬年是常事,能有耐心順天應地,讓組織在穩定中,堅定的進步,絕對是領袖難得的特質。

特質四:「聚才:腦礦是新世紀的能源」

關於人才,周禮考工記,也有兩段:

其一論述,一個地方缺乏什麼,不是沒有需要,而是沒有人才。考工記:「粵無鎛,燕無函,秦無廬,胡無弓車。粵之無鎛也,非無鎛也,夫人而能為鎛也。燕之無函也,非無函也,夫人而能為函也。秦之無廬也,非無廬也,夫人而能為廬也。胡之無弓車也,非無弓車也,夫人而能為弓車也。」

其二論述,能讓文明進步的「科技人才(百工)」,都具有特殊的智能(百工之事,皆聖人之作也)。因此,考工記說:「知者創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謂之工。百工之事,皆聖人之作也。爍金以為刃,凝土以為器,作車以行陸,作舟以行水,此皆聖人之所作也。」

現代領袖應明白,能創造事物的,都是「有特殊才華的人(聖人)」,如何育、護、聚、用這些腦力,就是找到了面對新世紀挑戰的新能源礦產,能不慎乎?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